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选择比努力重要 (第2/2页)
了。 施毓秀说:在私企,认为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等价交换而已,我不欠谁,说得过去就得了,干嘛那么认真,为什么那么拼命,我傻呀! 袁秋华说:你要是有这种想法,我劝你别进去。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施毓秀说:认认真真地工作,安安心心地学习。 刚去工作室报到的时候,施毓秀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蓝新颜嘱咐她,先适应适应环境,多跟同事学习学习。 可她放眼一看,同事们各自对着台电脑敲敲打打,忙得脚打后脑勺,谁都顾不上招呼她。施毓秀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倒是墙头的大红标语,鼓起她的激情和干劲。 无奋斗,不青春。相信团体的力量,我们一直在前进!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找不到堕落的借口,不如找个拼搏的理由。 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 过几天,再见面,袁秋华问施毓秀:这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弄懂了吗? 施毓秀说:毫无头绪,这里一切都乱套!我想走。 袁秋华说: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把公司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公司构架,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写通告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施毓秀说:那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袁秋华说:不能改变环境,就必须去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工作就是学习,只要保持学无止境的心态,你就会受益无穷!。 施毓秀负责日常接待,员工管理,工作安排,相当于蓝新颜的助理。她确实努力,每天14个小时泡在工作室里,每天晚上10点还在案前双眼发亮,有时甚至还工作到凌晨五六点。接触中,袁秋华感觉施毓秀比过去聪明,性格也由活泼变沉稳,有些讨人喜欢,待人是典型的自来熟,接物很圆滑,和各种各样的人,都能打成一片,和谁都玩儿的开,像万金油。 蓝新颜越来越老成持重,凡事思考到位,不乱说话,只有在关键时刻才发言解决问题。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说的话越多,就越容易出纰漏,所以就不如少说,或不说。 必须说的话,老板不说,总要有人说,施毓秀便代表老板说。蓝新颜要教书,白天不在工作室上班,她就全权代理。这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在工作室上蹿下跳,试试这个,搞搞那个,抱着“整死也不走”的念头,跟同事争论,顶嘴,吵架。 半年来,蓝新颜对施毓秀是刮目相看了,委以重任,不但升职,且又加薪。工资是非常高,这个高工资,却并不是那么好赚呢。 施毓秀在袁秋华面前,哭的稀里哗啦:我才23岁,为什么会比别人活得累,不仅身体累,更是心累。 袁秋华说:累吗?累就对了,死人最舒服。生活将我们磨平,是为了让我们滚的更远。 施毓秀说:每次提方案做决定,问老板,这事靠谱不靠谱?老板说“这事你负责,我听你的意见”。白天黑夜,我就自问,想法真的对吗?真的靠谱吗?真的不会搞砸吗?万一搞砸了,所有的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做事压力大,原来并不是老板的意见太多,而是没有什么意见。 袁秋华说:小公司最缺人才和资源,一人顶几个位。以一当十,就当磨炼啦。 施毓秀说:自己没工厂,大订单,不敢接,小工厂工作流程缓慢,怕他们不能如期交货,有失信誉不说,还要付违约赔偿金。我就和蓝少吵架,说要面对现实,我们是谁,谁愿意跟我们合作,先不要奢谈完美的工艺流程,先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把事情做起来。 一般来说,制衣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5%,给外包厂20%,公司挣5%。小订单给一个厂做,成品由工厂直接发货,公司啥都不cao心。风险当然也有,工厂拿到收货商的联系方式,也会绕过公司直接和商家洽谈,甩掉中间商的层层盘剥。商人逐利,谁能想赚大钱,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实也无可厚非,能和外商沟通无碍,只要他有这个本事,原本也是工厂发展扩大的趋势。但不管何种产品的何种订单,前提条件都要求保质保量,履约完成。如果工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管是中间商,还是收货商,都不会再合作,愈期还会拒收。小厂主还是鱼龙混杂的群体,不缺出歪招的,做手脚的,从眼前看他因坑骗别人,而自己赚了一笔大钱,但长久下来,哪有不摔大跟头的呢?收货商发现产品质量不达标,要么降价,扣货款,要么请人翻修,返工,工钱由公司出。严重的,还会拒收,退回。人力,物力,车力,统统付之东流,不仅害了自己,还坑了中间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