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洗脑 (第2/2页)
仔细追问下来,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缘由和动机,及无能为力,至少上路二十年,还没有倒掉,真值得骄傲。成功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有各种社会背景,及个体选择的因素。她仔细聆听到他们语言表达下面,掩饰着内心真实想法的漏洞,甄别哪些是弯路,哪样会碰壁,如何避开暗礁,怎样躲闪腌臜,为将来生活做练习和彩排。他们特别耐烦地劝告,“女孩子,别逞强,要乖乖的,听话啊!” 大叔带来一个猫食碗,请袁秋华帮忙鉴定一下,有没有被坑? 袁秋华穿了一袭银白色的旗袍,配着雪白浑圆的珍珠项链,配以银白色的高跟鞋,显得高贵而典雅。长发绾起,发髻高盘,插一支象牙“凤回首”长簪。凤身贯定发髻,凤头錾金钿,状如红梅花,蕊嵌祖母绿。簪体简洁大方,工艺精细巧妙,象牙晶莹,凤头辉耀,更显雍容华贵之美。穿衣妆扮,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女人味十足。她两眼放光,红光满面,整个人看着神采飞扬、容光焕发。 她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接过碗,内外转着圈看一遍,平底都算盘,圆底都是碗。古时候再小的碗,它都是圆底。她抬眼,开玩笑说:这个袖珍小碗,也就是一个放醋,醮蒜,或者盛酱油的家用品,或者戏子均油彩的常用品。 大叔眼都直了:这是一个朋友送的,言称价值不菲呢。 袁秋华感觉到他心里“咯噔”一下铜锣响,被失望的捧,一阵猛击,懵了。她起身,去走廊,对着阳光,横看竖看,上看下看,细细把玩。束口,口沿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术语为“注水线”。口径8厘米,高度4厘米,底足2厘米。表面光滑透亮,无凹凸感,靠近仔细看,釉面可见一些细小细小的,似针尖的气孔,密密麻麻,遍布器物的内壁和外壁。釉色汁水莹润,如堆脂。釉厚而声如磬,像风铃一样清脆。唇沿稍微有所曲折。器表上中下各三匝弦纹,淡淡的天青色。紫口铁足,碗内有一小圆心,俗称鸡心底。支烧工艺,底有五个芝麻挣钉。它身上每一个部位,如造型、胎体、釉色、纹饰、圈足、款识等,袁秋华运用己知排比样器的部位特点,对照被鉴定器是否与排比样器一模一样,来判定其真与伪。 搜检,索忆,斟酌,三思,她已知它类属南宋皇室御用茶具。此乃龙泉窑黑胎厚釉青瓷茶碗也,是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因为龙泉窑虽然名气大,质量好,产量高,但从隶属上严格讲,它仍是民窑,不是官窑。子曰:礼失求之野。圈养的靠背景,野生的靠技艺,高手在民间嘛。官窑做不好的,完不成的,做不出的,朝廷就派遣官员,或技术指导人员,到民窑监督烧制专供宫廷用的“供器”,或“贡品”。龙泉窑就这样,变成官窑之外的“官窑”。 此“盏造型”器具,唐代称茶碗,宋代称茶盏。宋朝流行斗茶,故又叫斗茶碗,简称斗碗。斗茶时,香炉型的束口盏,用来点茶,敞口的斗笠盏,或敛口的钟型盏,用来品茶。唐宋是砖茶,块茶,饼茶,先煮后饮。明清是叶茶,牙茶,先泡后喝。明代才出现带手柄的茶壶,有手把的茶杯。清代茶器则是盖碗,下有茶托,上有碗盖,茶碗居中。看似简单的小碗,饮茶能够长时间保温,且能提高茶汤碱性,从而更好地激发茶香。 大叔紧跟出来,勉强挤出的笑容,很假,很装,很伪,表情僵硬。他笑眯眯地问:是认真的吗? 袁秋华又给大叔泼了一盆凉水,她屈指弹一下碗,说:看它的平面造型,不是摆盘,盘底是平的,不是饭碗,口太小,肚不够大,不是酒盏,太高了,腹太圆了,不是茶杯,太细了,口太敞。四不象?标准器形都不符合,底部稍微有点歪斜,显得特别的怪异,敲声沉闷,嘶哑,什么玩意啊? 李公子煸风点火,不怕事大:这是景德镇民窑烧制的,微波炉专用小碗,扔在超市货架,最多值三块钱。 袁秋华说:在瓷器作假的领域里,有一种假货,它们曾经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属于现代的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造型,胡编乱制的样子,被行里人称之为“妖怪”,也叫做“臆造品”。 李公子看戏不嫌热闹,添油加醋:这种小玩意,放在古玩市场,最高规格,也就是现代工艺品。直接递给你,说“这玩意儿值500块”,你会不会把它给摔了? 这一番打击下来,大叔的心提到嗓子眼里了,嗓音都颤抖了:难道真的不是真品吗? 袁秋华捂脸偷笑,打个响指,叫杯卡布奇诺,慢条斯理的,轻言细语地说:“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古籍上记载,北宋晚期官窑,“雨过天青”釉色问世。瓷器上的这种釉色,又叫“梅子青”。 峰回路转,大叔立马喜形于色,急问:这是北宋的官窑?我想也不会骗我! 袁秋华也不再捉弄大叔了,直接开门见山:NO,这是南宋时期的龙泉窑青瓷斗碗。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像这样烧造规整,造型精美,品相完好的瓷器,价格不低于人民币25万。 李公子说:看来你这位朋友,跟你的关系挺好啊,要不然,也不会送这么珍贵的龙泉窑。 袁秋华说:为什么送你这么珍贵的藏品?还有吗?我可以买进,也可以代卖,交个朋友嘛。 大叔神情扭捏:感情挺好,不合适说。 袁秋华瞬间明了:我懂了。红粉佳人,红颜知已,不能分享。我们还是看猫食碗吧。 南宋官窑,龙泉窑瓷器的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梅子青”。烧制梅子青釉时,对瓷胎的要求较高,胎土内掺有适量的紫金土,降低胎的白度,成为灰白色,釉料并采用高温下不易流动的石灰碱釉,多次施釉法,以便于数次施釉,以增加釉层的厚度,釉层比粉青更厚。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