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至大 (第2/2页)
日的攻城,并且日复一日的几无建树。 一心想要天空一声巨响,老子闪亮登场的李煜可不愿意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说上辈子的教育其实还不错,虽然他是文科生但小时候好歹看过,对于里面提到的一种简易但大威力的炸药-火棉的制作方法倒是印象深刻。 既然名字叫火棉,原材料自然是需要棉花。 可这时候棉花还是作为稀有的观赏植物种在南汉国的御花园里。 想了半天,他记起来此物学名三硝酸纤维酯,所以只要有细的纤维就可以? 这倒是好办,这时节没棉花,可有木棉啊。 木棉在这个时代也属于昂贵的奢侈品,一般普通人根本不敢问津,但对他而言钱永远不是问题,附近倒是有几个挺大的城镇。 李煜命手下人去搜寻过来,言明只准往贵了花钱,不许还价更不能来硬的。 这地方将来就是占领区,眼下先讨好下当地原住民,顺便给自己刷点声望,弄得不好,自己很有可能就被李璟留在此处担任牧民官的。 木棉到手后就好办多了,硫酸硝酸按照特定比例混合,将木棉浸入,大概一盏茶的功夫后将其捞出。 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太阳下晒干即可。 单论爆炸的威力,火棉不输硝化甘油。 最妙的在于,其制作过程全程安全,除了最后的暴晒时要严防火种外,其它时候尽管点火把照明…… 由于制作简单,且九月是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往往晒个半天就能干。 为了保证自己的小命安全,李煜又将当日在澄心堂中搞消防安全的那套东西拿出来。 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索性规定从他开始,在这个小营地的范围内,一律不准动火。 吃冷馒头,喝凉开水。 所有人进入营地,身上的火镰,火石都得交出来,看上去就和准备登机似的。 当有三百斤成品火棉时,他去找的边镐摊牌。 当时边镐还将信将疑,李煜不得已,连夜让人取了些样品,带溜到大营之外,当场试验给他看,别看指甲盖那么小一坨,炸起来却是惊天动地。 当得知有三百斤这玩意时,节帅当场连连口宣佛号。 不知道是感谢佛祖庇佑,还是提前超度马楚死鬼。 这就有了大将军虔诚茹素,请求神佛保佑,最后白日惊雷,轰塌城墙之事。 李煜见边镐装模作样的吃素,也是摇头叹息这位节帅也是个天生戏精。 有了炸药自然就要放到该放的地方。 这倒也简单,边镐之前就让士兵挖了不少地道,结果挖到城下才发现,城墙地基完全是巨大的青石,要凿开起码十天半个月,而凿石头发出的叮当声,肯定会被城里到处布置的听瓮侦听到…… 所以地道挖了几条但卵用没有,李煜倒是瞌睡掉下枕头,第二天让人将火棉全部运来。 又学习太平天国故智,从镇上买来一个特大加厚的棺材,结结实实的填满火棉,盖上盖子后没敢敲钉子,生怕万一爆个火星出来,整个营盘就被毁了。 后来是找了无数的麻绳来,把棺材捆得和木乃伊似的。 再着人拉到地道的尽头贴着城墙根儿放着。 为了保证爆炸的威力能全部发挥出来,他对地道还做了些改进。 原本一条直道,他在直道上又挖了一条横向的通道,作为安放人员退出的通道,这样看起来就形成一个钉子路口。 随即将原来的入口完全堵塞,这样爆炸是产生的气体无法直接冲出隧道,只能冲着城墙去了。 棺材上事先钻了两个孔,是用来连接导火索的。 导火索倒也简单,做法和火棉类似,细麻布在硝石溶液里浸泡后,晒干便可。 为了防止导火索受潮影响起爆,他还命人买来不少竹竿打通关节,将导火线穿过竹筒连接到棺材上。 这些事情做得守卫严密,一板一眼,边镐看的楞了半天心说这位大王莫非真是天生异相,有生而知之之能? 李煜当然不知道边镐的心思,但也自己在哀叹,“这穿越到古代就是麻烦,连硫酸都得自己做,如果去的是当代的其他位面,那么买点硝铵化肥炒一炒,简单快捷安全,电雷管一弄……” …… 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于是便有了那在铺天盖地“大唐至大”的欢呼声中那轰隆一声。 “臣边镐谨奏……三军用命,长沙已陷,然此战镐不敢居功,得克坚城,实乃天佑吾皇,是日阵前士卒士气高涨,连呼大唐至大,敌为之气夺。欲鸣炮夺城,却见朗朗乾坤之下,天雷落降,长沙城墙垮塌二十余丈,见天命如此,军心大振,不消半日全城尽占,敌囚自马希丁以下,多为雷劈,死无全尸,此十数万大军亲见,臣不敢不如实具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