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六章 附庸 (第1/1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正文卷第三百九十六章附庸朕即国家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独裁与专政。 但是杨浩并不介意当一个独裁者,在这个起步阶段,只有自己大权独揽,才能让这个国家机器最高效率的运转下去。 虽然齐国的官员们比十几年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很没有达到他完全放权的地步。 若是这个时候将重要的权利分发下去,才是对齐国的一场灾难。 看着在自己怀中再次熟睡的蒹葭,杨浩露出了一丝微笑。 洪武十三年,注定是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齐国征苗人,平北蛮,一举奠定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齐国国力蒸蒸日上,让周边蛮族无比心生畏惧。 西方尚未纳入齐国领土的周羌诸部,也在大齐击退了匈奴强敌之后,派出了使者请求齐国的庇护。 西方部落的使者于冬至之前,赶到了长安城。 这些边远地区的落后部落,一路上震惊于齐国的强盛。 知道他们见到了长安城,无比惊叹于齐国的繁华。 这里对于这些尚且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的部落无疑就是人间仙境。 雄伟的城墙让部落的使者们情不自禁的跪拜下来,那神情如同是在部落祭祀神灵时才有的庄重。 听说有西方部落过来,杨浩对此也十分的感兴趣。 大齐西方边境一带的部落,他给予的关注并不多。 相比于北方和南方,这个时代的中土以西的文明成都太过于落后,根本不会对自己的政权造成任何的威胁。 而且由于这些地方太过于落后,杨浩目前根本没有要将其吞并的打算。 若是吞并则是对齐国的一项负担。 在制定的五年计划中,西方是考虑最少的地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杨浩忘了那边的的土地之下可是埋藏着大量的煤炭。 而且他也清楚,这个时代的黄土高坡环境还没有遭受的破坏。 要不然后世的封建王朝都城也不会选择在那里建都,毕竟没有人想要在一个环境恶劣的地方去吃沙子。 即便甘陕地区有着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但杨浩始终坚守着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先发展已有的的土地,等到时机成熟,以齐国的能力,占领甘陕地区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杨浩在大殿接见了这些小部落的使节。 使节们能够见到传说中的齐国大王,无不诚惶诚恐,五体投地的跪在地上,如同拜见神灵。 听完这些部落的来历之后,杨浩只记住了一个周部落。 这个部落的首领以姬为姓,并且这个部落和齐人一般,在男子成年之后,也会以束发区分。 杨浩猜测这个部落可能就是周朝的前身。 只不过如今周武王的祖先们却向自己进行叩拜,杨浩忽然觉得世间之事是如此的玄妙。 也许是出于这方面的因素,杨浩对待这些部落很是友好。 不仅称赞了一番他从没见过的部落首领一番,并称呼为对方为齐国值得相信的朋友。 如此的盛情,让使节们感激涕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