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天下_第223章 乱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3章 乱了 (第1/1页)

    <>

    萧维祯久在都察院,没有外放经验,宋诚很担心此人只会空谈,不会政务,好在交谈之后印象不错,起码为人谦逊,至于政务能力如何,只能以后再看了。请看最全!的小说!

    井源为驸马,是御史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带兵出征被弹劾,在京时同样弹劾不断,对御史实是敬而远之。见朝廷派御史治理倭国,不禁连连摇头,对宋诚道:“不知朝诸公是怎么想的。”

    哪怕派一个知县,也派一个御史强啊,现在的倭国,男的都被押去挖矿,女的都被运去威海卫,除了明军,连人鬼影也没有,派个御史来干什么?

    但凡勋贵外戚没有一人对御史有好感的,宋诚完全理解井源的心情,安慰道:“圣旨不是说了嘛,要迁民过来,想必再过段时间有百姓了。”

    圣旨说要迁百姓过来没错,但没说迁什么样的百姓,是迁富户还是罪囚?这个差别可大了。

    朝为这事早乱成一锅粥了。朱祁镇坚持要迁富户到倭国,落实任务,每府迁几百户,凡家有良田一百亩以的富户,必须拨一户旁支迁到倭国。此议一出,早朝的武百官炸锅了。特别是官,反应更为激烈。

    读书费钱,书本贵得要命不说,笔墨纸砚,都是快速消费品,哪一样不要钱?家境不殷实的,哪里供应得起?而只要举,不说家族,是四乡八里的乡亲,都把良田靠挂在他们名下,以求避税。

    这么一来,从秀才起,哪个名下没有很多良田?秀才、举人、进士,随着学士们一步步高,名下的田产会越来越多,何止百亩?

    朱祁镇这句话一出,岂不是说他们首当其冲,必须迁家族的旁支到倭国那种不毛之地?他们身居高位,还得做出表率,率先让族人搬迁。

    要真是这样,他们有何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等他们老了荣休,好意思回老家休养吗?这是要断他们的后路哪。

    再想深一层,家族供他们读书,为的是光宗耀祖,可不是要骨rou分离,把族人迁到不毛之地。只怕消息一出,他们族的长辈会赶到京城,拿起拐杖,暴打他们一顿,然后开宗祠逐他们出门墙。

    事情是这么严重。如果迁到别的地方,如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那还另说,算没有迁到繁华之地,也别迁到倭国那种鬼地方啊。

    倭寇多年sao扰边境,烧杀抢掠,大明百姓实是深恶痛绝。倭国使者从福州船朝贡,一路jianian掠良家妇女,不知有多少人家受害,告到官府,官府因其是使者,不敢接状纸。

    倭人种种行为,让明人对这个国家本能的抗拒。现在一听要迁百姓过去,迁的还是良民、富户,这怎么能忍?

    朱祁镇最近很烦恼,宋诚出征在外,本少了倾诉的对象,加伯颜贴木儿劝他以安抚为主,不要迁百姓,继续让倭人安居乐业好了。

    话不投机半句多,他无思念好兄弟宋诚,于是圣旨到后第三天,他写给宋诚的信跟着到了,满满三大张纸,尽是牢sao。

    宋诚没有想到打下倭国给朱祁镇带来这么大的困扰,更没有想到官们强烈反对掳倭人去岛根,说什么大明应该行仁政,善待化外之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