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荒与阵法 (第1/1页)
这是易虚的声音。 他身道袍。 在大殿之中,无戒和他是最合朱棣的目光的。 因为他们的衣着更加近于明朝人的穿着。 甚至在易虚的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昔日武当好友的身影。 这让朱棣心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觉能够淡一些。 武当,武当,非真武不足以当之。 大明已经亡了,不知道武当如何了。 张真人还在吗? 在朱棣的心中,刹那间思绪万千。 但是他的声音却丝毫不没有显示出来他走神了。 帝王之心四海难以盛之,喜怒不行于色。 看了一眼眼前的道士后,朱棣道: “朕的时间并不多,汝等最多问两个问题,朕还需要留下时间来讲解这个阵法。” 说完之后,半空之中的虚像投影之中,明成祖朱棣坐在皇椅之上,手中的从身旁端起来的一杯淡茶,品了一口。 整个乾清宫之中,淡淡的茶香在整个宫殿之中的飘荡着。 似乎那虚影之中的茶香真的存在。 刘淮感觉自己的境界似乎都在茶香之中开始的松动。 这到底是什么茶? 不是幻象吗? 似乎感到刘淮的疑惑,朱棣饮茶的时候,看了他一样道:“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不过这只是朕的记忆,不存在与现实之中。” 然后朱棣又打量了刘淮一眼道: “朕总感觉你有点面熟,你是明朝大臣哪一位的后人吗?” “先祖,刘基,刘伯温。” “原来是军师吗?” 朱棣楞了一下,带着缅怀的语气道。 “这样的话,你的修为太差了,配不上你刘家的名声,也配不上你先祖的身份。” “我……” 刘淮哑口无言。 这位还真的是他先祖在也可以训斥他。 “家中只传下来了先祖的卦术和昔年周颠仙长赠与先祖的横练之法。” “如此吗?朕这里有昔年周颠道长留下的手札,看在你先祖的面子上就赠与你了。” 朱棣黄袍轻轻浮动,一道金光直射刘淮的眉心。 一瞬间,刘淮只觉得,在自己神海之中,一位行为癫狂放荡的道人在其中的一块大石头上,喝着自己葫芦之中的美酒。 他边喝酒,边在不停的唱着什么歌谣。 在他身下的石头下面,坐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士。 他们多数衣着华丽,光鲜照人。 不少则是身着道袍,盘腿坐在下面。 时而皱眉,时而微笑。 而道士却不为所动。 刘海静下心来朝着那邋遢道人的声音听去。 “道!道!道!道难道,身为身,法为法,巅即道,道即颠……” 那放浪形骸的道人,声音不停之时就像是夏日的蚊声,但是听的时候,就像是天地震动。 如同如来说法一般的感觉。 浑浑天地,唯有大道。 世间众人,唯我癫狂。 刘淮不由得沉入其中,像是坠入了一场梦幻。 看着刘淮陷入了昏睡之中,无戒皱眉道: “他这是?” “无妨,睡得越久越好。” 朱棣淡淡道。 听到朱棣这么说,两人放下心来,刘伯温也是大明朝的重臣,他的后人这位明成祖也没有理由害他。 无戒将倒地的刘淮放在了一旁。 而易虚则是在考虑应该问什么问题。 “只有两个问题吗?” 易虚皱了皱眉,他的问题绝不止两个。 看来需要挑出来最需要问的两个。 沉吟了一会后,易虚抬起头看着半空之中的明成祖朱棣道: “什么是大荒?” 大荒,究竟是什么? 是九州的另一个名字,是一个秘境,还是一个新的星球。 亦或者说是那是一个新的世界。 “大荒吗?” 在虚像之中,明成祖朱棣放下来了自己手中的茶水,笑了笑道: “你读过《山海经》吗?” 他没有直接告诉易虚什么是大荒,而是转头问了易虚一个问题。 “《山海经》?” 易虚愣了愣。 《山海经》在整个九州不说是家喻户晓,也相去不远。 在神话时代之前,有人说它是人们在幻想之中编造出来的异兽与山海。 可在那时候,也有人说《山海经》所描述的大荒是存在的,里头的异兽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他们灭绝了罢了。 就像是如果鹦鹉灭绝,在后世人们或许会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太古有鸟,生而五彩,能人言。 但是想必也没有人会相信。 可现在已经证明神话时代是存在的。 那么《山海经》之中的一切都是存在的? 易虚心中一动,问道: “大荒就是山海经之中的大荒?” 在《山海经》之中,有着一片被详细描述着的大地。 这个地方,作者将其称为大荒。 为其著了《海内经》、《海外经》、《山经》和《大荒经》。 “对,是大荒,但是关于大荒,朕知道的也不多。” 明成祖朱棣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接下来一句,却也几乎掐断了易虚的好奇。 明成祖朱棣回忆着自己的记忆,缓缓开口解释大荒道: “它应该不在这方世界,是独立在这一方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上古时候,九州一脉便是生活在大荒之中,昔年禹皇迁人族至九州,立九鼎,镇人族。那之后大荒便一直是一个迷一般的存在,在大汉末年之前,当时的帝王还与大荒有过交流,但是在张角封天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大荒了。” 明成祖说完之后,停顿了一下,又道: “至于,当时人族为何要脱离大荒,没有人知道,倒是那边应该还留着人族。” “还留着人族?” 易虚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彻底破碎了。 九州人不是地球人? 甚至连这个宇宙的人都不是。 紧接着便是震惊。 九州的先祖可以跨越宇宙? 这是人类目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跨越世界的超级文明。 难道说这里只是殖民地? 易虚感觉自己脑海之中一瞬间又冒出来的无数的疑问。 “准确的说,那才是九州一脉的起源之地,那里自然有人,” 明成祖朱棣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