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 盗贼本性 (第1/1页)
黄昏时分。 晚霞映红了九女坡,一天的燥尚未褪去,两军阵营里,同时升起阵阵炊烟。 几万大兵,埋锅造饭的时候,炊烟袅袅升腾,同天空的晚霞,连接到一起。 草上飞拿了两平卢兵的军服,来找罗子骞。 “将军,换上敌军的军装,咱们出发吧。” “现在吗”罗子骞奇怪地问“不是等天黑再去吗” “错了,天黑以后,敌人反而会加强防备,一会他们就要吃晚饭了,这是防备最松懈的时候,很容易混进去。” “哦,好吧。” “将军,先别吃饭,人要是吃太饱了,就容易犯困,脚脚下不灵便,而且还犯傻。” 对于草上飞这理论,罗子骞倒是表示同意,确实,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吃饱了以后,确实影响运动效率,而且影响思维敏捷度。 草上飞,很先进嘛。也许是盗贼这一行,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两个人匆匆换上敌军的军服,每人提了一条长矛,走出自己的营寨,绕了一个大弯,向敌人的营地绕过去。 一边走,草上飞和罗子骞每人捡了一大抱柴禾,装作是捡柴烧饭的“炊事兵”,从侧面绕进敌人的兵营里。 因为营寨是匆匆扎下的,因此非常粗疏,既无寨墙,又无壕沟,只掘了两条拒马沟,可以一跨而过。两个人背着柴禾,守营的哨兵连问也懒得问,瞅了他们俩一眼,便放行了。 草上飞很有经验,进入敌人营地,既不东张西望,也不神色慌张,一副坦然自若的模样,把柴禾随便放在一旁,带着罗子骞径朝中军帐的方向走过去。 营寨里,人来人往。 满营的士兵,都在做饭、吃饭,古时的军队,吃饭单位和现在不同,那时没有现在这样轻薄好用的大铁锅,一般都用陶釜煮饭吃,容量不大,因此只能几个人一组,作为一个伙食单位。 平卢士兵,正在用陶釜煮小米粥,里面放上土豆。营地上一片米粥香气。 不要以为这样的伙食很艰苦哦,在唐朝,没有冷冻设备,没有罐装食品,没有保鲜手段,没有压缩技术菜荤菜除了大宴三军的时候,在战场是很难吃到的哩。 这种熬得稠稠的小米粥,佐以土豆,其实既有营养,又能填饱肚子,算得上很好的伙食了。 草上飞带着罗子骞,穿过一队队席地而坐,稀里忽鲁喝粥的士兵,走过一列列帐蓬,拐弯抹角,径直走向中军。 有放哨的士兵,偶尔查问一句,草上飞一概回答“中军传令的。” 甚至有时候,草上飞还对正喝粥的士兵开一句玩笑,“老弟,粥熬得香啊,一会给我一碗喝。” 几万大军,营地一占就是十余里。 草上飞和罗子骞不紧不慢地往前走,天色渐渐就黑了下来。果然象草上飞估计的那样,士兵们吃完了晚饭,警戒便有所加强了,一队队的士兵,被派往外面,担任警戒巡逻。 一阵阵的号角声,此起彼伏。 草上飞把一块长方形的腰牌,交给罗子骞,“给,这是他们中军的腰牌,可能用得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