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2章 生死不知 (第1/1页)
张英眼睛半眯着,嘴角含笑从乾清宫内走出来,“老朽,果真没有白来一趟,你老小子还想偷懒做梦。” 张英摇头晃脑的来到胤禟的房内,告诉胤禟一个美好的消息。 他和八贝勒胤禩要出差了,需前往广东海阳县、四川、河南等地区了解矿场之事。 当前土地兼并,吏治腐败,农民处境一日不如一日,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规模不等的农民暴动时有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对农民“闹事”非常敏感,防范甚严,凡事都以不生事端为要。 “调查此事为何?”胤禟将烦心的琐事丢在一边,一脸谨慎的看着吃着棒冰的张英。 张英也没有隐瞒,坦白的说:“万岁爷有意对于民间开采,包括地主、商人、贫民在内都严格禁止,尤其不许民间开大矿及大规模开采,以免聚集人多出事,再加上铁矿、铜矿等矿产都是可以制造武器的。” 胤禟被纯敏新修出来的眉头,微微蹙了一下,这弄不好会加剧矛盾。 全国大面积禁矿,会引起矿民失业,地方收减少,遭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地方官的反对,就算不暴动,还可能会私挖、盗矿等事件。 这年头为了一两银子,可是有不少人不知能做出什么事。 “张老,您可是给我找了个天大的麻烦啊,”胤禟喝着甜甜的桃汁,却还是忍不住苦笑一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张英悠哉悠哉的说道,“年轻人怎么能怕困难。” 张英没说的是,他对于胤禟很看好,除非康熙帝近期暴毙,否则皇太子八成以上会下台,到时候。。。。。。 张英浑浊的眼睛注视着心不在焉的胤禟,就宛如在看一个尚未开窍的宝剑。 张英站起身来,舒展一下身体,“年轻人努力,到下班点,老朽先行一步了。” 不,我并不想,我想退休,胤禟泪牛满面。 老张头,又欺负人! 他需要福晋爱的抱抱~ 张英步伐稳健,带着慈爱的笑容走出礼部,仰望着湛蓝色的天空:“倒时我张家百年富贵可保!” 接着张英用更小的声音说:“怪,只能怪万岁爷把儿子都教导太有能力。” 一两个敌人不怕,可怕的是十几个出色的阿哥们都想把太子拉下来。 就连半独立的八贝勒没有跟直郡王胤禔彻底难道闹翻,不就是因为皇太子胤礽,还是好皇太子吗? 夜深胤禟将公务进行收尾交接完毕,回到府邸后。 告之纯敏要出差的时,纯敏心底满满的不舍,嘴上还安慰着:“家里面有两个额涅照顾我,还有三胞胎陪着我,你就放心出门吧。” “明日我就派人请岳母过来陪你,”胤禟叹了一口气,皇命不可违啊! 如果有的选,胤禟只希望守着福晋、孩子热炕头,奈何天不由人。 活在这个世界又怎么简单。 只怕未来连活着都艰难。 胤禟想到皇太子对待他,偶尔目光露出来淡淡的恨意,就觉得一刻都不能放松。 “好,你就放心吧,我肯定能保护好家里面,府里面可是有很多人帮着我,”纯敏轻松笑着。 胤禟和纯敏梳洗完毕,躺在石榴树木雕大床上,紧紧的抱在一起。 纯敏想了想不放心的嘱托着:“明天爷出发时,务必随时带着张席、张宇两兄弟,他们自小学武,有他们在我也能放心一点。” “哎,我知道了,你都怀了孩子,还担心什么,我这是出差,是享福去了,不是调查什么贪官,”胤禟故作轻松的说道。 实际上能发生什么,胤禟也不知道,矿场啊,这是触动多少利益的事情。 “好,”纯敏紧紧抓着胤禟后背的里衬,将脑袋埋在他的胸膛上,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给他安全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孕在身,纯敏最近异常多愁善感,背地里都偷偷哭了好几次,就连吃的桃子不甜,都想要哭。 胤禟拍了拍她的后背,哼了一首小曲,把她哄睡。 翌日清晨,胤禟和八贝勒胤禩就做在马车上,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静悄悄的离开京城。 胤禟的离开多少让纯敏不思茶饭,每日依靠在贵妃榻上,紧紧的望着窗外的风景。 夏月等丫环见状,心急的不得了,就连爱新觉罗玉珍劝着都不管用。 无奈之下只能把两只圆滚滚的大熊猫、小橘猫聚财、两只狗狗,和那只多嘴的小鹦鹉放了出来。 自从纯敏怀孕后,他们都被隔离在主院外面,防止它们不小心冲撞了纯敏。 如今许久不见纯敏的小动物们,都纷纷拿出来自己绝技耍宝卖萌,吸引纯敏关爱他们。 不过一会儿就传来纯敏如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你们几个小调皮,哈哈哈。。。。。。” 爱新觉罗玉珍松了一口气,“笑了就好,笑了就好。” “不如过几日让福晋去庄子上散散心,”春桃出主意。 可没等纯敏出门,山东、河间饥民大量流入京城,满京城四处都有乞讨的声音。 爱新觉罗玉珍见状哪里敢让纯敏出去,这些流民谁知道会不会为了吃的做出什么事情。 宝珠听闻此事,来找纯敏来商量起来施粥之事。 如今宝珠对于积德行善极为关注,只是希望能给她唯一的孩子积德。 纯敏这次拉着皇太子妃、十福晋、七福晋、五福晋一起施粥,这个时候不好端郡王府出面,太显眼了。 有皇太子妃在前,对皇太子妃的名声也有好处,相当于互惠互利了。 皇太子妃在深宫居住,还不清楚这事,直到见到纯敏来信。 皇太子妃自然知道如何做对自己最有利,派人拿了银两直接交给冬菊,让纯敏全权负责此事。 后期不少人加入施粥的行列,可也没有流民多。 最后康熙帝命八旗大臣各按旗分在城外三处煮粥赈济,派赫舍里心裕、明珠等监赈,汉大臣、内务府也各分三处赈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