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四章 众人论仁 (第1/1页)
听完孔母教子的故事,徐校长恍然大悟,这是徐校长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孔子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和指导着徐校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你比如说------“因材施教”,就指引着徐校长在学校大力推行分层教学、个性化培养。在徐校长心里,孔子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今天听了颜康教授讲的小故事,徐校长明白了,原来孔子的这些思想,很多很多都是来自孔子的mama。 徐校长接过话筒: 谢谢颜康教授的分享,今天长知识了,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难怪孔子他老人家把因材施教演绎的如此的精彩,在感谢孔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孔子的mama。今天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孔子因材施教的小故事。 颜渊问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这事颜渊问仁,师徒俩的对话,接下来还有一个小故事。 司马牛问仁 在《论语》里面,有并列的两个词条,前面一条叫“司马牛问仁”,接下来的一条叫“司马牛问君子”。 司马牛问孔子到底什么是“仁”。孔子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讱。”翻译过来就是:“什么叫作‘仁’呢?不爱说话,说话很慢、很笨的,就是‘仁’。” 司马牛觉得这个答案很怪,也很纳闷:“只要说话笨一点儿就可以当仁者了吗?”所以司马牛又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就回答:“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立刻又问:“不忧不惧就能当君子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