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横流_第四二八章 含元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二八章 含元殿 (第1/1页)

    历史上的韩信,毫无疑问,是个政治白痴。

    可他这个问题,却问到了要害之处;以杨复恭为首的朝臣,为什么也会同意让藩镇进京呢?

    自然,还是因为争权夺利。

    如果说内宦分成两派,是因为他们政治主张不同;那么,杨复恭代表的朝臣一方,就是铁板一块吗?

    不然,自从杨复恭晋任魏国公、十军观容使以来,其人权力彪炳,大有独断乾坤之势,这样的局面,有的人就不愿意看到了。

    朝臣之中,无论忠jianian,满朝文武,都绝不愿意看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历来都是祸乱的源头。

    那我们再看看杨复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旧唐书曾载:通文墨、有学术,每监诸镇军,...,复恭每事力争得失。

    由此可以看出,杨复恭这个人,是个粗通笔墨之人;而且,此人十分在乎利益得失,权欲心很重。

    这样的一个人,掌握了权柄之后,必然会压得其他人,喘不过气来;这其中,尤其以文臣反弹的最为剧烈。

    朝臣分文武,杨复恭显然代表了军方、代表了朝中武人的头面。

    武人得势,那文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既然武人有头面人物,那文人必然也有,又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时任大唐宰相的崔胤。

    历朝历代,大多数武将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倨傲”,一旦得势更加专横跋扈;而文臣也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清高”,一旦得势,大jianian似忠。

    让一个专横跋扈的大老粗,压在自命清高的文人头上,以崔胤为首的文臣,心里能舒服吗?

    不舒服,那是肯定的。

    既然心里不舒服,文臣又岂能没有想法,自然要想办法,将这位大老粗,给搞下去。

    作为文臣的代表人物,崔胤不但想了,而且还就做了。

    而他做的那些事情,不巧的是,早就被先朱璃一步,赶往长安的弈江南、李孤峰等人,给查得清清楚楚。

    得到弈江南、李孤峰等人汇报的朱璃,面对韩雉的疑问,自然不会隐瞒,正色道:“据鬼卫打探到的消息,当朝宰相的崔胤,不但暗结神策军大将孙德昭、和周承晦等人,还与河南的朱全忠,有所勾结。”

    “如今朝中,阉宦当道,内有刘行深,外有杨复恭,彼此相争,乌烟瘴气。”

    “如果朱某猜测不错的话,以崔胤为首的文官,不堪重压;欲要外结藩镇,以净阉宦,在这些文臣的支持下,这才有了满朝臣卿,都赞同藩镇入京之举。”

    “什么,堂堂宰辅,竟然带头同意藩镇入京,竟然有这等荒唐事!?”朱璃话音未落,关云长就惊呼了起来。

    宰相在古代,可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代表

    一国最高的行政官员,这样的柱石人物,竟然连引藩镇入京,带来的后果都看不清楚,也不怪别人惊呼莫名。

    “宰相崔胤,此贼该杀,他欲要驱虎吞狼,就不怕自己也会陷身虎口吗?”

    关云长如此震怒,那也是有原因的。

    再怎么说,他前世也是一位心系汉室的忠义之士;当年,正是因为袁绍引狼入室,这才有了后来的董卓之乱,汉室天下,从此,就进入多事之秋。

    一见关云长这么激动,韩雉的双眸,就微微眯了起来,慨叹道:“世人常言,前车可鉴;引外臣带兵入京,自古以来,下场大多都不会很好。”

    “可是在利益的面前,有些人明知稍有不测,就会万劫不复,可依然会孤注一掷,宁做那投火的飞蛾啊。”

    “以崔胤等人的才智,绝不可能想不到,外藩入京的后果;可是,他们依然这么做了,这绝对是利欲熏心、自寻死路。”

    原来这次春搜的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龌龊,得知了这些,朱璃一行,就可能突发的情况,全都进行了仔细的推敲。

    这个临时小聚,也一直聊到夜尽天明,众人这才算初步敲定,各种应对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最不爽的人,自然就是周然喽;他和小媳妇已经计划好的温柔梦,就这样泡汤了,心里自然十分憋屈。

    送走了韩雉、关云长等人,朱璃只是小憩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有内宦前来通知;今天下午,皇帝陛下李儇,要在含元殿,召见各方藩镇,让他们赶紧入宫。

    接到通知的朱璃,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打点好行装,就在朱琊的陪同下,一起向着大明宫的方向行去。

    唐时的长安,最出名的宫殿有三座,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以及兴庆宫。

    而含元殿,就坐落在大明宫内。

    在正史上,含元殿是在光启二年被摧毁的;可是眼下,也许是因为朱璃来到了这个时空,引发了一系列的影响,却让时下的含元殿,保存得非常好,并没有遭到破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