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四章 影响 (第1/1页)
李寒、苏雨情、秦小月三人离开西湖。 而西湖岳湖边畔的诗会现场依然热闹,走了些人,又来了一些人。 夏冬铭得到李寒的同意之后,很是有些兴奋,当即和王栋一起,在岳湖边畔找合适的地方刻诗。 李寒的诗既然是在这里写成的,那自然要刻在这里。 同时,夏冬铭还找到了诗会负责人袁忠岳,请袁忠岳讲述了李寒当时写诗时的过程。 他打算将李寒写诗的过程,通过简单的概述,一起刻于诗的旁边。 主要内容就是李寒提笔之后,询问与西施相关问题的那一段。 袁忠岳同样很是有些兴奋,李寒的《西湖初晴后雨》刻于此。那么,以后游人们在这里看到这首诗,谈论这首诗的时候,会有可能顺带提及一下他们雅云诗社。 越想越是觉得这是他们雅云诗社的一次机缘。 兴奋的袁忠岳也和夏冬铭、王栋二人一起,在岳湖边畔寻找合适的地方。 经过三人的反复比较,最终终于选定了最满意的一处的地方。 一块横卧在岳湖边畔的天然巨石。 之后,夏冬铭立即找来工匠,即可开工。 诗会现场的游人们,也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儿,围在巨石周围,纷纷议论。 话里话外都显得颇为期待。 这里在以后,怕是也会成为一处新的小小景点。 说是景点有些夸张,但会引得游人们在这里聚集,然后拍照留恋,这是肯定的。 而且,这里也很有可能会成为,以后来西湖举办诗会的组织者们,首选的诗会场地。 一首《西湖初晴后雨》终在西湖造成了影响。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李寒的名气更涨,其影响力只怕还会慢慢变大。 除了西湖现场之外,《西湖初晴后雨》也在诗词界和网络上越传越广。 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首诗,各种赏析评论越来越多。 很多著名的大诗人,都亲自撰文赏析了这首诗,并且推这首诗为赞美西湖第一诗。 比如柳长青就这样写道:“在我看过、听过所有赞美西湖的诗中,到目前为止,以李寒的《西湖初晴后雨》为最。” 众多著名大诗人都如此推崇,使得《西湖初晴后雨》为赞美西湖第一诗的说法,基本定调。 这更引得众多的诗词爱好们兴奋和感慨。 而除了诗词爱好者们之外,还有很多人也同样感慨。 比如一众儿童文学作家们。 “电影《活埋》正在搅风搅雨,立刻又来了一首《西湖初晴后雨》,成为了赞美西湖第一诗。那小子终究不会只局限于儿童文学。实在是让人羡慕。” 儿童文学作家们对此感同身受,他们也想去别的领域搅风搅雨,也想去别的领域出风头,但奈何自己除了儿童文学领域之外,其余领域均不擅长,只能作为一个看客。 看着李寒在别的领域风声水起,然后只能羡慕和感慨。 有些时候真是觉得很不甘心,但又有没办法呢。 再比如一众音乐家们。 他们也十分感慨,而在感慨之余,又有些庆幸,庆幸李寒涉及的领域太多,没有将心思全部放在音乐创作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