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线1 (第1/2页)
自王凌入主元城后,随着“女娲补天”计划的提出,元城便开始动员数百万民众,围绕元城势力范围构筑一条“玄武防线”。整个“女娲补天”计划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意在拯救民族于灾难,建立一片末世内的绝对安全区。 这条民族存亡的防线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面的“玄武”防线位于湘水以东,北自阜幕山,在一座座绵延起伏的山峰上,凭借地形,铸造一座座碉堡与炮台。而在群山之间的豁口处,则修建一座座高达数十米的金属构筑的要塞关隘,用以扼守夏帝国西南之地通往西江省之要道。 元城西侧“玄武”防线,最宽处纵深达近百里,而狭窄处却只有十余里的纵深。绵长的防线自北向南,自云连山处一分为二,一处向西突进,沿湘水向南,沿着江水南北两侧的平原地带密集修筑的炮台和堡垒,和湘水一道将元城辖下衡城基地市包裹在内。而另一路沿霄罗山脉一路绵延向南,直入广南省南峰山脉与瑶峰山,再绕了一个圈后,将元城的关韶卫星市护卫在内。 整个元城西部“玄武”防线只修筑到这里便戛然而止,因为从此处再往南则是广南省辽阔的平原地带,无地形可依托,整个“玄武”防线建筑成本与修筑时间将会暴涨,所以元城花费巨资构筑的“玄武”防线在这里未在向南延伸,且关韶卫星市外围的防线现在还只能称之为半成品。 所以为了弥补防线的不足,在第二次尸潮爆发之际,元城高层调集了原福南基地市数十万大军驻于韶关卫星市南部,以抵御来自整个广南省的尸潮。 元城西部整个“玄武”防线主要分为5座要塞与1条堡垒区,分别为扼守C江与阜幕山之间的云梦关要塞,它护卫着背后的汉武基地市与夏江卫星市,是元城最重要的西部门户;阜幕山与云连山之间的幕云关要塞,背后则是元城的江口卫星市和周边聚居地;功武山两侧的上武关要塞与下武关要塞,护卫的则是赣城卫星市及元城西江省南部的大片聚居地;最南面则是由数十万“福南”军驻守的半成品瑶关要塞,不消多言,自是用来保卫关韶卫星市;而围绕护卫衡城卫星市南北两侧的那条上百里长的堡垒区,则被称为“湘南”防线,同时与上下武关要塞形成品字形,互为犄角。 而“玄武防线”东侧,则是自庆安省内C江岸边开始,自西向东沿庆安省境内阳淮山脉内的华九山、金山入江南省目天山、龙口山,之后转而南下,沿着霞仙山等帝国东南部绵延起伏的山脉,从烟荡山处入海。 元城东部新金陵卫星市、金城、福南三座卫星市成为东部“玄武”防线的支撑点。东部多天险,整条防线只有两处要塞,一座是依托新金陵基地市,横亘在C江南部的江南要塞,不久前江南数百万难民向西逃难,便是从此处入元城地界;而另一处则是和金城融为一体,即是基地市同时又是要塞的金城要塞。 大战伊始,元城内部7个集团军5个被布置到西部的4座要塞和周边山顶堡垒以及“湘南”防线,东部则只布置了2个集团军加上福南卫星市驻军分守两座要塞及辖区的山脉堡垒。 首都防御圈判断的没错,元城军力虽强,奈何地盘也大,扩编后的7个集团军近60多万野战军一分散到绵延数百公里的防线上,兵力顿时捉襟见肘。若不是有“玄武”防线可为依托,怕是面对数以十亿计的尸潮,顷刻间便会被冲垮。事实证明,王凌不顾当初户部的反对,直接拍板花费巨资构建的“玄武”防线的确是英明的决定。 云梦要塞——此时数十米高的要塞城墙下,一眼望去,全是黑压压的丧尸,尸潮连成一片将地面整个遮蔽了起来,从几十米高的城头望去,漫山遍野的尸潮根本见不到尽头。 而在要塞城头上,无数身穿黑色军服,身上装备着金属外骨骼的元军正cao控着城头上布置在各种半开放式炮塔内的机枪炮火拼命的向城下倾泻着弹药。在高大的要塞城墙前,地面上已经倒下了厚厚的一层丧尸尸体。面对着装备了新武器的元军,哪怕是3级丧尸,也要退避三舍。 在地面火力收割着丧尸的同时,布置在要塞城头的各种口径的防空火力也在向天空泼洒着弹雨,千米外宛如乌云般的丧尸蝙蝠不断被子弹炮弹撕碎,密密麻麻的血rou碎片宛如下雨般不断向地面掉落。 随着一团团的火光在地面上绽放,地面上聚集的黑色浪潮不断被火光吞噬进而撕成碎片,然而厚重的黑色浪潮依然悍不畏死的宛如海啸一般,不断冲击着这座钢铁堡垒。 “咻……轰……”随着十几公里外一团巨烈的爆炸,一枚从要塞内发射的重型榴弹将方圆三四百米内的一切活物尽被撕成粉碎,炮弹坠落的地方只留下一个宛如陨石撞击般的弹坑——这是布置在何处炮台的要塞炮在开火。 “砰……叮当……”要塞后一处山顶炮台区,一根根粗大的炮管从棱角分明的金属炮塔中斜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