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元帝国1 (第1/2页)
乙亥年庚午月戊寅日(新纪年2年夏历5月10日),帝公赵南巡元会。 己卯日(11日),百卿朝帝公于宣政殿。立有间,公谕曰:“国朝艰难,魁魃涂毒于外,盗贼乱国于内,每思及,孤昼夜无不悲痛也! 然孤衰竭,案牍劳顿不能胜矣。孤尝闻元君贤德,远近归服,孤欲效圣君事,以家国社稷托负之,趋治去乱,可乎?”。 闻听禅让事,副相歆奏曰:“臣闻圣君治世,惟公而舍私。今公以黎民重,欲行圣君事,可同列矣!元君乃大德者,若为尊,上下无不从。待天下定,亦公之首功也”,殿内诸卿亦皆称善。 乃遣百官奉昭出,往见元君。 时,元君于吴地督军事,闻听禅让事,元君惶恐不敢受,元君曰:“吾为夏臣,不敢窥视神器也”,乃遣诸臣还。 帝公闻元君不受,不悦也,公曰:“家国之责,非其而不能任,焉能辞哉?”,复遣百官并德著者往见元君。 元君避而不受,遣使答曰:“神州重器,吾德行浅薄,不敢受也,复请回”。 公大怒,斥曰:“此民族存亡事,其之责,天命岂可辞焉?”,复遣官民请之。 闻赵公欲托国于元君,民皆悦也。时舆论承民意,皆言请元公即帝位;民议局亦举元公进位事,皆无有异焉;工贾士孺之民乃会于市,同请元公即帝位。 庚辰日(12日),百官民共赴吴,复请元君,山呼元君即帝位之声不绝于野。 军中将士乃请元君出,元君曰:“臣民情意殷切,吾不忍拂之,愿顺承臣民之心,即皇帝位”。 军民得允,无不雀跃,皆伏地山呼万岁不止,乃思立国事。————《帝国史记·赵公禅国》节选。 己亥年庚午月葵末日(2年5月15日),吴地平复,至尊率师还,百官上表言立国,帝允之,乃于次日昭告臣民。 建国号大元,承万物复苏,继往开来之瑞。 改元青武,承勃勃生机,承平而不忘武之寓。 以日月星辰衬翱翔青龙方旗为帝国国旗,明夏族统领日月星辰之德。以青龙盘绕地星为帝国徽,醒后世不忘夏族龙兴祖地。以《帝国龙旗永不落》为帝国国歌。 乃尊夏族瀚世宗为帝国孝武帝,尊瑭太宗为帝国文圣帝,尊夏帝国开国太祖为帝国圣武帝,尊夏帝国太宗为帝国文彰帝。 册封赵氏为帝后,楚氏云氏张氏曹氏为贵淑贤德四贵妃,夏氏甄氏乔氏艾氏为帝妃。 乙亥年庚午月丁亥日(2年5月19日),行登基之盛典,是日,万民空巷皆遥拜君王,至尊于含元殿登基,大赦天下。 敕建爵一十八级,封赏诸文武。 时有五爪金龙出,入大明宫而隐;天降五色祥光,显化天子七玺;有异香充斥全城,三日而不散。 祥瑞百现,帝国臣民皆感天子奉天承运得国之祥兆,乃山呼万岁,民心附焉————《帝国史记·首长开元》。 ———————————————— 这是后世史书记载的大元帝国建立的整个过程。然而史书为长者隐,为尊者讳,大元帝国建立的整个细节,却并不像史书上描写的那般和谐。 整个帝国建立过程,实际上是在王凌和他的官员将领们不断角力妥协的产物。 实际上,王凌自己并不愿意上皇帝称号。原因很简单,所谓皇权,无外乎生、杀、予、夺四字,夏帝国君王们虽然没有皇帝尊号,但是实际上他们从没失去过生杀予夺的权力,而五大皇族自己也是门阀,最大的门阀!即使这一任君主不是其他四家,但是他们手中的利益权柄是世袭的!有了生杀予夺的世袭权力,不是皇帝胜似皇帝。而皇帝这个尊号太烫手,王凌若为,怕是会被说成开历史倒车。 但是王凌不想做,元城从大臣到将领却全都反对,开什么玩笑,你丫不当皇帝,我们该怎么封侯拜相?于是乎官员苦劝,将领哭求,最后连元城治下4000多万公民也不干了,纷纷举行集会要求王凌上皇帝尊号。 民众要给他上尊号?这一下子连王凌也傻眼了,王凌敢发誓,他真的不在乎这个尊号,民众也不是他鼓动的。 等王凌搞明白之后,顿时也哭笑不得,原因无他,元城民众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没有房地产,没有血rou工厂,没有高昂的教育支出,不用担心假疫苗假牛奶地沟油的毒害,完美的福利制度,畅通的上升空间……总之元城民众活的很轻松。 说白了,他们只对王凌有信心,对于别人的统治,他们不相信,换一家当君王会人走政息,但是一家君王,王凌的制度那就是祖宗成法!以后哪怕王凌的儿子即位,劳资制定的规矩儿子也只能萧规陈随……。 帝国民众怕了!前朝事历历在目,太祖开天辟地,太宗再造乾坤,然而他们一退,后面接任的统治者立马抛弃了人人公平主义,骨子里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帝国。 民众们宁愿支持王凌这一个皇帝,也不愿意再接受一堆的官僚资本利益集团。这个账他们还是会算的,历朝历代都说国家亡于昏君,实际上昏君自己能祸害多少?真正让民众不堪重负的却是数以亿万计欲壑难填的盘剥百姓小能手——官僚利益集团。 而皇权对官僚和利益集团的排斥打压和公民的利益却是一致的。公民不希望官僚利益集团欺压他们,而皇帝也同样不希望官僚利益集团动摇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基础。所以公民和皇权没有严重冲突,和官僚资本垄断利益集团却无法调和! 得!自己不上尊号,大臣反对,将军反对,连公民都反对,那就上吧,王凌无奈的点头同意。 然后礼部尚书蔡邕巴巴的跑过来,请王凌封赏爵位!此议一出,立刻遭到了王凌的驳斥!蔡邕所谓的封爵,乃是沿用瀚制,这些王侯将相的待遇丰厚的令人发指!简单的说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世袭罔替,代代不绝。 这踏马不是削弱王凌自己手中的权力嘛!王凌自然不干,按照王凌的意思,不赏爵,改为用钱代替,即使赏爵,也该是虚衔才是。 “看看前朝吧,那些官僚门阀都没封爵呢,就肆无忌惮的瓜分垄断帝国财富,90%的财富掌握在他们这10%的人手里,而占人口总数90%的民众只有不足10%,还要接受无穷尽各种方式的盘剥,百姓苦不堪言呐。这要是列土封疆,当地的百姓岂不是要揭竿而起”王凌将蔡邕的表书扔到桌子上,翻着白眼沉声说道。 王凌的话没说完,蔡邕的鼻子差点没气歪。你这不是强词夺理嘛,这能一样吗?你丫制定了各种规则,各种平衡钳制玩的贼溜,所有的一切全都透明公开,官员想搞暗箱cao作也没那个机会。政府想外包个工程投资个项目,都只有决定权而没有执行权,执行权被放到了相关官吏手里,而负责官吏的位子则在乡议局手中。所有的流程全都在乡议局、廉政公署、民众代表议员这N双眼睛的注视下完成,过程以报告的形式通达相关民众,你教教我们,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垄断掠夺? 当然了,这些话不能说,蔡邕只能不断上表,言:官员辛劳,钱财不足以酬谢,大家当官,皆是为了封妻荫子挂印封侯,金钱要有,荣誉和世代相传的基业也不能薄之。 蔡邕不断上表,与王凌相持不下,作为蔡邕的女儿,王凌的小老婆帝妃蔡琰就来劝解,她是理事可以议政,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