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夜流星14 (第1/1页)
接过厚厚一叠画纸,显得有些沉甸甸的,张涵小心翼翼的双手捧着,生怕弄坏:“谢谢,那我先上去了。” “再见。” 张涵抱着画毯回到了自己家里,洗完澡后,坐在床上,一副一副的看着那些画。 很多画中的内容,似曾相识,当她拿起一副画时,却愣住了:“这幅画,好熟悉啊!” 这幅让张涵吃惊的画,正是去年的一个大案,猪rou街满门屠杀案,画面中清楚的描述了一家6口人,被4个黑衣人杀掉的场景,画得栩栩如生,就像是用照相机拍的一样。 这个案子,虽然家喻户晓,但是细节,却只有少数几个办案的警察知道,张涵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是参与过的人,根本不可能画得如此真实。想必这个杜涛,真有梦中预言凶杀案的神奇能力,张涵看到这幅画以后,对杜涛的话就更加笃定了,他真的没胡说啊。 相信杜涛之后,她对那4幅画就更加好奇了,因为里面肯定藏着未解之谜,张涵把4幅画一字排开,整齐的放在床上。 画面中恐怖的尸体,自然最吸引眼球,看了让人睡不着觉,可注视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更多信息,正当她觉得应该休息的时候,忽然又扫到了那些日期。 “10月10号,10月17号,10月31号,11月7号!” 稍微有点排列组合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如果算上那个没死的神秘男子,这几个日期,正好符合一个规律,这就是7日节律。 原本这7日节律是指的人生病以后,要经过7天的时间,病情才会发展到下个阶段,要么不治而好,要么治而病进,这是中国古代中医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 显然,张涵想到的7日节律并不是它的本意,而是死者死亡的时间,也存在这样一个7日节律,从第一个人开始,每每7天,必有一人死于剥皮而亡。 这时间肯定不是巧合,如果是巧合,那么唯一可以判定的方法,就是下个7日,也就是11月14日,那天如果还有人死于剥皮,这个数字就关键了。 张涵躺在床上,深吸一口气,然后袅袅自语:“为什么是7天呢?7天,7天……” 渐渐的,她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张涵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了办公室,他拿着杜涛的画,不假思索的直奔停尸房而去;正好,陈玉龙和另一个法医也在。 “你也在啊,有什么新发现吗?”张涵看着陈玉龙问。 陈玉龙用食指放在嘴边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然后几步挪到她面前,小声的说:“我在市里又借了一个法医来,看看能不能从尸体身上找到点什么线索,这不,刚刚开始,别闹到人家。” 张涵小声说:‘放心,我拿几幅画来对照一下,不会说话的。”说完,她轻轻推开了陈玉龙,拿着手中的一副画,仔细对比。 现在观察的这个尸体,正好是最后一个死者陈伟。张涵找到了最近的一副画,拿在手中,一会低头,一会抬头,看了半天,有点惊喜。 这幅素描画得好啊!杜涛还真有才华,画面中的尸体,被刻画得就像用黑白相机照的一样,连肌rou纤维都像极了,难怪自己第一眼看到,就觉得真,原来是画得太像了。 张涵惊叹杜涛的天赋之余,又隐约觉得惴惴不安。 倘若杜涛真有预测的能力,他必然会预测出下一个死者,那杜涛对这个案子,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么说,他相当于一个目击者,而且这个目击者,还能提前一天目击。 想到这里,张涵忍不住紧张起来,若是凶手知道了这个事情,恐怕杜涛他凶多吉少啊! 就在她忐忑不安之际,那个法医举着放大镜,瞪着大大的眼睛,惊叹道“啧啧啧,惊为天人啊!这他妈用的什么方法啊,竟把人剥得,连一点真皮的残渣都不留。” 张涵看他如此惊愕,急忙说:“之前我也问过一个生物学家,他怀疑,凶手用某种化学物品,把真皮细胞分解,或者把脂肪膜分解了,所以才这么干净。” 法医听后,皱起了眉头:“嗯,不应该,如果是用化学溶剂分解,也不可能如此干净啊!除非凶手龟毛到花很长时间来剥皮,否则绝对不可能这么干净。” 陈玉龙说:“那会不会是凶手将死者整体浸泡在这种溶剂里,从而使得化学反应充分呢?” 法医拿开了放大镜,直起身来说:“更不可能!如果将人放在液体中,他肯定会出现淹死的特点,但尸体却一个都没有显现这些特点;如果是将人杀死后,在投入水中,也不对啊,那死亡原因又是什么呢?你们想想,说不通啊!” 张涵之前还没有想到这层,听法医说后,恍然大悟:“对啊,如此说来,还不一定是被化学溶剂分解的了。” 陈玉龙好奇的问:“那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可以造成这种现象呢?” 法医拿着放大镜,背着手来回走动,低头思考,然后缓缓的说:“很难说,可能是从死者自己体内分解的吧,由内而外,逻辑倒是通顺,只是这原理,我能力有限,想不出啊!” “你可是我们市最厉害的法医了,如果你都不知道原因,那还有谁知道呢?”陈玉龙不安的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