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 新城建设 (第1/1页)
大周高层在庆典之后,大家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正好是冬天,族人事情比较少,正好休养生息,除了再建的三个城池。 突厥是被灭掉了,但是突厥一片萧条,他们原先附庸部落没有了宗族的保护,已经显得极其危险。姬昊也不想突厥这片平原地带的大好领土荒废,姬昊还是决定在突厥建立真正的城池。 大城是文明高度集中的表现,也是提高族人生存的能力重要的建筑,不是山洞,茅草屋,木质房屋所能比拟的。 城市发展高度依赖高产的粮食和各种资源的规模集中,才能满足城市各行各业的需求。村落的出现也是因为农业文明的发展,族人走出城市,为了种田方便渐渐在城外建立很多简易房子之后,渐渐的这些聚集族人回城越来越少,所以就产生村落。 建城对于文明发展有极大的作用,所以姬昊准备在原突厥部落建三种城池。正好有大量的奴隶和附属部落族人,数量极多,姬昊预估至少有五万人。 时间等不得,而且原突厥族人还有一个盐卤矿,储量比有盐氏还要丰富。所以准备在那边建一座城,叫盐都,顾名思义,专门制盐为生。 从大周抽调两千人,重组原附庸部落和四千奴隶,合计一万两千人。现在大周建城有自己的一套,已经及其完善,连城市下水道系统都得到完善了。 城市布局比大周城更加的合理,特别物资储备仓库建的高大,放火能力极强。粮仓全部用砖砌结构,储量能力极强。 新建的城池都在效仿铜城,都建立两座卫城,一个主要为了防守,一个是为了把驯养牲口养在卫城,让主城没有兽栏的难闻的气味,这些味道只有兽殿的人能够忍受。 建城的时候也在大面积的垦荒,因为原突厥领地是平原,垦荒速度就更加的快了。明年春天的时候要开始春播,不能误了农事,这个不仅是姬昊的想法,而是整个部落的人想法。 在原突厥宗族建一座大城,要把原先的城墙拆除,他们原先建的城太小。这次建一个铜城规模的城市,而且周围地势极好,更加适合农事,姬昊两眼发光。 有了这块领地和人口,姬昊终于可以走出附件,越过河流去探索更多秘密。他把这个城市命名为陶城,他要通过这个城池把大周的文明成品推向更远的地方。 同时和盐都,陶城形成犄角之势建了第三个城市,命名为轩城。靠近姜族和太昊族,的领地全部给了他们,土地并没有靠近的领土好。 三城已经开建,周边的领地已经在垦荒。原突厥族人根本不适应大周族人的节奏,好在吃食无忧,他们只能在大周族人的指导下,开始对他们认为无用的土地。 他们看着烧砖大窑冒着白烟,一批批青砖被运出大窑,去建城池的城墙,由于人口众多,速度异常的快。 城中的建筑开始迅速建了起来,这次先建的是民居和仓库,因为有大量物资需要储备。大周的族人住在民居,其他族人还是挤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在冬天并没有多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