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弟子规》 (第1/1页)
第七十八章《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原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rou绝,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