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六章 袁氏忠臣 (第1/1页)
噌的一下,孙策从座位上坐立起来。 汉城拿下了? 果然还是要铁血手段才行,也不知这次焚城,会不会对自己的天命或者命数造成影响。 至于刷新出来的人物,听过的不少,有邓羌、李克用、孟珙、王玄策。 前三位到没什么,唯独那王玄策,让孙策非常在意,这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外交家,政治家,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直接打灭了一个国家,上演一人灭一国的精彩事迹。 当然这也只是孙策在后世网络上的所见所闻,具体是什么情况,他并不清楚,唯一知道的是,在后世史书上,印度又没有明确发文,对这件事进行反驳。 “各位,还没想好?” 心中有事,孙策便再也坐不住,当即便不打算和诸人耗下去。 “本王刚才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年号……” 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建国,号齐,改元华夏,史称华夏帝国,而孙策便是华夏第一帝。 从此往后,无论是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华夏’始终是这一庞大帝国的唯一年号,一直沿用到几千年之后。 另外由于华夏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举足轻重,以至于以‘公元’为年代纪元的说法从世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华历’。 更有意思的是,在西方史学界中,对华历之前的纪元,缩写虽然仍旧是B.C.,但这里的C,指的是China,而非Christ(公元元年,是耶稣诞生的时间,公元前的全写是BeforeChrist)。 至于华历的缩写…… 蓟县。 被围城长达一年多之后,城内已经死气沉沉得宛如鬼城。 原本每日两次的饭食发放,变成了一次,而且吃食也从香喷喷的米饭,变成了清汤寡水的米粥,想来再用不了多久,食物就会成为压倒袁氏独苗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更糟糕的情况是,城内由于人畜粪便,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经过一年多的储存下来,再加上天气转变,出现了疫情,死亡人数陡增。 “怎么样,和杨家都说好了吗?” “都联系上了,他们愿意帮忙,不过有一个条件” “说” “他们想要离开” “……离开,好吧,答应他们” 城内的疫情已经越来越严重,田丰要找一个地方,把所有染病的人员进行隔离,可是城内却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安置,除了杨家的晒布坊。 “元皓,事已至此,不如统计一下,看有多少百姓想出城的,全送出去吧” “唉,你这一统计,只怕城里就没人了,守着一座空城,又有什么意义?” “哼,守着一座孤城就有意义?” 转头一看,说话的是审配,要说这人吧,打仗绝对事一把好手,但就是性子不合群,总喜欢吹毛求疵,唱反调。 可偏偏他所吐槽的,又是一针见血,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暗自叹服。 “审正南,你想出城投降,就去,没人会拦着你,少在这里冷言冷语,装腔作势,但是,千万别让我抓到你想卖主求荣得把柄,否则定让主公将你碎尸万段,以儆效尤” 田丰和沮授还没说什么,一旁的辛毗倒是先抨击起审配来。 “哼,跳梁小丑” 说完这几个字,审配头也不回的走向城墙,这一年下来,人世间最丑陋的嘴脸他算是看尽,看透。 他甚至还很庆幸,自己的家人没有跟着自己。 “朱将军,麻烦你让士兵去统计一下吧,想走的,全都送出去,也算是解决了很大的粮食问题,还有就是,一定不能让那些染病的人从布坊跑出来,实在不行,就动手” 朱灵,算是个良将,负责管理城池内的治安。 别以为是个好差事,随着时日的增加,百姓在情绪很难得到抚慰的情况下,作jianian犯科,实在不是什么稀奇事。 很快,统计结果出来,城内百姓没有一个愿意留下来。 这要是孙策的话,才不会去这种事,因为随流,是人之本能,但有一个人提出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就会牵引出一群人。 而且,这种随流,还具有非常厉害的传染性,一个不小心,就会殃及池鱼 比如,现在太守府外,就又出现了一群人,而这群人,正是帮袁尚守城的士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