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五章 翻唱 (第1/2页)
方晓睁开眼睛,在窗帘过滤后的朦胧的光线里,见到了许可晶莹如玉的容颜,她正坐在床边附属的沙上,盯着他看,也不知道看了多久。 “看什么?” “没什么。” 方晓慵懒的翻身,抱着被子侧对着她,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一会。” “几点了?” “快12点了。” 方晓和许可对视了一会之后,仰面朝天,四肢大张的伸了个懒腰,笑着问道:“累不累?要不要我给你按摩按摩?或者你给我按摩按摩?” 许可嗤笑一声,站起来走到窗口,拉开窗帘,让灿烂的阳光照了进来。 “起来吃饭。” “先按摩吧。” “按你个头。”许可推了一下滑动门,走进衣柜间,从里面拿出一套衣服,丢给他,娇嗔道:“看你这半死不活的样子!我才走两三天,小妖精就要把你榨干了。” “没有啊,这两天我们很纯洁,昨晚都分房睡的。” “你骗谁呢?”许可哼了一声,又走过去打开窗户,拆穿了他的谎言:“满屋子都是小妖精的香味。” “这几天你不在家,相思成疾,所以昨晚我和小妖精两人在这里借酒浇愁,互诉心事,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方晓一边换衣服,一边胡言乱语的调戏:“你看,雄姿英,气宇轩昂。” 虽然在一起胡天胡地很久了,但俩妹子在闺房里的表现完全不同,如果是乔雅丹,这会说不定就配合他来个小乔初嫁度**,但许可只是瞄了一眼,撇了撇嘴,径直朝外走。 “喂,真不按摩啊?” 许可头也不回的扬了扬手。示意他自便。 女王大人回来了就是好…… 俩妹子不管缺了哪个,就感觉心里缺了一块似的…… 方晓洗澡刷牙,折腾好了之后,刚下楼,就听到许可和乔雅丹说话的声音。 “你要想好,搬走了就回不来了。” “你不希望我搬走?” “我希望你从没出现过。”许可不知道碰了什么,出一声响动。然后说道:“我只是不希望再出什么波折,我现在很忙,你一走,以色狼那沾花惹草的温吞性子,说不定哪天就多了三四五六七出来,有你分一半我已经很不爽了。再来人分,我可受不了。” “搬走了也一样可以看住他。” “不行的,现在住在一起,睡在一起,是一家人,什么话都可以说,你一搬走。我们就是两家人,中间隔了一道墙,以后只会越走越远,这中间的空档,不知道会塞进来多少人和事,想着就烦!” “可是总住在一起也不是办法,上次都被人偷拍过了。” “我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 “其实我也不在乎媒体。我只是觉得不管怎样,总归得有个自己的家,有父母小孩要照顾,总不能一直这样吧?” “你又想要小孩了?” “以后肯定得要呀。” “真拿你没办法,才刚毕业就想着小孩,你就不能做做事业?!让色狼在附近买一套房子给你父母先住,那么多钱丢在银行。也不知道送点礼物给我们,小气鬼!” “想要什么自己买呗,反正账号密码都知道。” “自己买和别人送那能一样么?” “不搬的话,沈叔怎么说?” “他就会瞎搅合。我一会打电话给他……你去看看色狼在干什么,怎么还不下来。算了我去吧,你这妖精一上去,说不定半天都下不来。” 方晓蹬了两下地板,然后穿过拱门,走进餐厅,只见饭菜都做好了,俩妹子坐在餐桌前,一个在吃水果沙拉,一个在喝鲜榨果汁。 “你那电影什么时候拍完?” “不知道,这两天没感觉。”方晓在乔雅丹身边坐下,拿起瓷碗,说道:“2o号估计拍不完了,得多加几天。” “快点弄完,公司一堆事等着你,别不务正业。” 方晓嗯了一声,问道:“这次去台湾收获怎么样?” “还算理想,买到了3ooo多歌。”许可用精致的小叉子叉着水果块,说道:“那些8o年代的音乐公司还好说,音乐人比较麻烦,有的转行了,有的移民了,有的离世了,有的不知道哪去了,多亏夏叔叔人脉广,不然还真不好买。” 许可这次去台湾,一是为寻找queen乐团的新成员做宣传,二是去买一些老歌的音乐版权。 台湾流行音乐在8o年代和9o年代盛极一时,出现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人,留下了很多好歌曲,但台湾直到1985年才重新修订了著作权法并加入了国际唱片工业协会,也就是说,在1985年之前,台湾音乐人的版权是没有保障的,那些音乐人写好词曲之后,只能以一口价的方式卖给唱片公司。 1985年著作权法的修订和之后的政治环境放宽,让台湾流行音乐行业一片繁荣,鼎盛之际有上百家唱片公司,其中集制作和行于一身的就有3o多家,然而好景不长,在1992年台湾再次修订了著作权法并对海外资本开放了音乐市场,短短两三年内,这上百家唱片公司被华纳、环球、emi等国际巨头或收购或挤压,杀的只剩下标靶唱片和蝶音唱片等寥寥数家了,1996年蝶音被华纳收购,只剩下标靶一家本土唱片公司独撑,台湾音乐黄金时代终结。 对流行音乐而言,有时候是歌成就人,有时候是人成就歌,好歌有时候需要遇到对的歌手,才会绽放迷人的魅力,如果邓丽君如果没有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这好歌就会无声无息,如果王菲如果没有翻唱《传奇》,这歌就不会风靡大江南北,大浪淘沙。沧海遗珠,台湾音乐行业繁荣的时候,那大大小小的一百多家唱片公司每年出品的歌曲成千上万,其中必然暗藏了很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流行起来的好歌。 方晓记忆力有限,不可能无休止的剽窃,也不可能见人就新歌,像以前那样两三天就来一新歌。肯定吃不消,于是他就打起了这些老歌的主意。 翻唱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再创作,把那些老歌买回来,换上贴合时代的编曲,重新润色打磨,然后再推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