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节 (第2/3页)
人出宫后,便借口身体不适,让那两个小内侍向五皇子捎话,说请三五天假养病。因小喜子素来得五皇子青目,他既要养病五皇子自是准的,再者小喜子在京城的那处小宅子,他们也都知道,真有什么,直接过来就是了。所以二人殷勤地要送他回小宅院,小喜子忙斥道:“为殿下办差要紧” 终于打发了那两人,小喜子一路小跑着,先去一家马市挑了马,正牵了马准备向城外走,却被人拦了去路,正是圣上身边得用的一个姓贾的公公,只见他道:“既然是给殿下买东西,怎会牵了马要出城,难不成是想私逃出宫” 小喜子还未开口就被人一手砍昏过去,那公公一挥手,早有人将其捆绑着放入一旁的车中。就有一人上前笑道:“多谢大人小的定会向伯爷禀报,到时在圣上面前为公公记上一功。这是点茶水钱,不成敬意。” 贾公公忙道:“哪里,还是府上人眼力好,竟能发现他的异常,实是侥幸。”说罢,手头已被塞了叠银票,看着绵乡伯府的人离开,他招手叫来一个小太监道:“那个小喜子这几日要好好招待,不可怠慢,他可是五殿下最得用的人,少根汗毛小心你们的皮另外让人悄悄给太子透个气,免得将来惹祸上身。” 最近圣上行事真是越来越不着调了,他只好小心翼翼两边都不得罪。一切妥当后,他带人离去。却不妨旁边走出来手拿幡子的许半仙来,他喃喃道:“本不想管此闲事,奈何实在看不下这仗势欺人之事。”说罢,他向城外飘然而去。 太子得了消息,气得将茶碗摔在地上,口内骂道:“看来李淑妍果是妹喜妲已之流” “殿下,咱们要不要再派人去报信” “报什么信那贾公公乃是父皇身边极得用的人,竟也去给绵乡伯府跑腿,没有父皇的令,他岂会去做这种事。如今咱们的人根本就出不了城”太子怒道。 身为王孙贵胄怎能受一个伯爷的气,太子冷笑道:“绵乡伯如此做不就是怕将来那李秘书郎因女而借了忠义侯府的势,夺了李淑妍伯爷嫡女的身份难不成他还想要孙女取代母后的位置不成,也不看他家那个狐媚子有没有这个本事” “殿下,既然是圣上的意思,只怕咱们东宫不便插手只是这口气终得报回来才是。” 太子笑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孤刚做了太子,诸事不宜插手杨浩那里,以后为他寻个绝色的就是了,至于那李秘书郎,我大齐朝爵位传承可都是元配嫡子另外小五那里就不要多说了,免得闹了出来,让父皇猜忌。” 果然是有权好办事,今天一大早绵乡伯就派了人来请李父去,说是诸事已妥二丫想了一番,便带了帏帽也要一同跟去。 罗嬷嬷急忙上前拦下。原来当日李淑妍入观只让接了两个丫头上山,罗嬷嬷细想了一回,便想借着这个机会脱身。于是去向伯夫人请辞,哪知伯夫人因孙女尚未入宫,怕她出去乱说话,坏了孙女的名声,就又强留了下来。 二丫被选为媵妾,于是她就被送来李家,教导二丫规矩。 罗嬷嬷初见二丫,见她长相秀丽,难得的是,这种情况下,竟也镇静如常,虽眉现轻愁却仍是端庄娴雅。心中暗道:这伯府几位小姐果是容貌气度不凡。 不过此时,她又在心中加上一句:也是一样不太懂规矩 二丫怎会受她摆布,且此等大事,她不亲眼见到怎会安心便随父亲一同上了马车,罗嬷嬷无法只得带着两个丫头一同去伺候。 再说玉真山上,杨浩昨夜又没睡好,好似做了一夜的梦,偏白日里却想不起一点来。他只得强打起精神带着人在观外巡视一圈,较做休息,总觉得心中不安,且眼皮直跳,只好又拿些事来让自己做,于是又自山上向下进行第三遍巡视。 此时许半仙也赶到了玉真山下,他看着山上影影绰绰的士兵,又细细考虑一番,终是深叹一口气道:“罢了,既然来到此处,便尽些人力,只安看天意如何了” 原来昨日许半仙便觉出李家似有不妥,他偷偷去瞧了,又回到家中好生卜了一卦。倒是让他十分为难。 当日他奉师傅之命:寻机做点事稍稍指点杨家,以借他家脱离厄运。故他依言进了京城,没想到此时他才发现,杨家的劫难似是解除,却又似更隐晦让人看不清楚,倒是让他大吃一惊。 直到他无意中看到李淑妍的命相,又细细推算方知世事已然不同,再看到二丫时,他亦是看出她身上也是发生过另一番际遇。于是借助这二人,他又细推算了杨家命数,又少不得挑出点事出来,果然见效果,杨家自杨家父子班师还朝那日起,就已经将厄运尽数解除了。 至此他已经完成师傅交代之事,倒是可以退出这纷争之地。只是因为对这和亲之事有些好奇,便欲留下看个热闹。 哪知却又遇到李家之事。据他推断二丫怕是要远离家乡嫁去外邦,虽然李家诸人此生不能大富大贵却也一生顺隧。 因这天下万事万物皆有其命数,许半仙并不想因为自己的过多干预,而违了天命。故多年来半真半假地为人看命,改点小运,只当助那有缘人。 像李家之事,依他性子是不管的。李二丫违了天意,强行拆散了杨浩的姻缘,故此次之事却也是她该得的报应。只是他毕竟是个凡人,李家自他进京后,一直念着同乡之情,对他很是照顾,看他一家陷入此境地,他实在是不忍坐视不理。 所以他于夜间数次为李二丫及杨浩算命数,并强开了天眼,看他二人的命运。 李二丫倒也算求仁得仁,一生只侍奉安宁公主,而安宁公主母子此生也因杨家劫数已去而有些造化,故李二丫虽一生不曾承宠却也位居高位,寿终正寝。 杨浩一生仕途顺隧,虽大多奔波在边关及战事,却极得圣上宠信,位高权重。便是因为他终生不曾娶妻纳妾,而无有子嗣,然在其百年后,却得圣上亲自为他挑选过继堂弟杨明轩的幼子,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