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第3/3页)
也是该当的”
“为什么要扮成修道一般,不是穿白就是着青的,屋子里也弄得简陋只是因为陛下说喜欢我作此素淡打扮” 圣上心虚起来,他注意到柳美人不仅身上穿着华贵,便是殿里的摆设也温馨富贵许多,她就这么贵气鲜活地站在室里,是那么的和谐一致。 这么水灵喜气漂亮的小姑娘,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偏让她扮成一幅冷淡模样,她又不是什么平民丫头,一样的伯府小姐,确实是有些委屈了她。 柳美人冷笑:“今日我无意见到李采女,从她身边的宫女口里,才知,原来我一直是李采女的替身先不说我的品级比李采女高多少,只说一个小宫女也敢挑衅我,难道我就不能还口吗” “李采女明明是四五个月的肚子,却好似已有七八个月,我好心提醒她,皇家是只许妃嫔生一个孩子的,她因此心里发慌,这才小产,总是事由我起,我也无话可说陛下要杀要刮,我都无二话,只求不要罪及我父母。” 圣上忙问:“真的不是你出手的” 柳美人冷笑:“我一个堂堂四品美人,难道会不知皇嗣的重要” 因为柳美人为了家族,总是温柔顺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忤逆,今日豁出去,便放手一搏,句句噎着圣上,反令圣上起了怜惜之意,且李淑妍母子平安,也许真是一场误会 圣上道:“不管如何,总是你犯了口舌,这几日好好反省”说罢,逃也似地走出房间。 柳美人眼看圣上离去,不由瘫坐在地上,抹着汗水,喃言道:“终于保住了性命” 此时京城已经传出:李采女因与柳美人口角,气得早产,生下一位健康的小皇子。 众人都一幅聪明人的样子:看吧,我就说,她急着进宫,进宫一个月就诊出喜脉来,决对有问题,说中了吧,这个六皇子就是个jianian生子。 与大家的幸灾乐祸不同,绵乡伯一家气得直跳脚,怎么会出现这种意外这下李淑妍要提位份怕是难了。 二丫得知后,心下一松,如此也好,jianian生子,锦乡伯府又那样,看来今世再无出头之日,太子暂时是安全了。 倒是杨夫人感叹道:“她一早就打着早产的主意,这天天在腹内诅咒自己孩子,怎能不灵验呢。” 不过那些勋贵之家,虽心底石头落下来,但怒心却上了心头:圣上为了李淑妍,脚踹永宁侯之女赵婕妤,提剑欲杀靖城伯之女柳美人,皇后下跪求请,才保了下来,却一个吐血体坏,一个被禁足,这笔帐又有的算了。 不提皇上与李淑妍如何为儿子降生高兴,却说第二日就人上折:李采女进宫不足五个月,却生下儿子,为免混肴皇室血统,不请圣上下旨彻查jianian夫,李采女进宫不是处子之身,犯了欺君之罪,还请圣上降罪 圣上老脸通红,不仅暗恨柳美人多事,也骂李淑妍明知自己情况,还不安分呆在丽春阁里,平白多出这些事来。 可是如果要他守着众臣,亲自说出他的风流韵事,也实在是难以开口,偏偏皇室宗族的人也出面,道:血脉之事不能马虎。 圣上脸红半天,才吭哧道:“这个,李采女才貌双全,朕也是一时情难自禁,这才于今年春天做下这不体面的事,但是六皇子,决对是我庄氏血脉。” 圣上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难得,偏偏有不识相的还说:“这皇室血脉,断不能如此草率就认了。不知,圣上与李采女春风一度,是在哪里呢” 若是在玉真观,亵渎神灵,李淑妍真该打死,如果是在锦乡伯府,唉,锦乡伯府纵容圣上在他府中,也够喝一壶的。 圣上大怒,皇室宗族的族长却也道:“当日在宫外宠幸李采女时,可有司寝局的人服侍,或者记在彤史上” 有大臣提议:既然圣上不好出口,不如就写罪己诏吧 就在圣上怒气难忍时,刚养好伤,不怕被人揍的秦业就跳了出来。 秦业指着诸大臣,冷笑道:“诸位大人好的官威,一个个在这里指手画脚,好象忘了眼前的这位是我们的国君” 见众人不说话,秦业又道:“你们也别在这里充什么正人君子,你们敢说自己就没睡过丫头,就没有侍女怀子孩子,然后才给了名分的 第二七零章如梦初醒 众人一下子被秦业问住了。 虽然他们自己或许洁身自好,但也保不齐兄弟子侄,不会做出这等事来,在圣上面前,谁也不敢把话说满了 秦业又道:“圣上不过是纳个采女,看你们一个个唧唧歪歪的,你们不觉得管得闲事太多有这个心,还不如多关心下,如何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关边如何少些战事,天天盯着陛下床头上的那点事,你们到底是朝廷官员还是三姑六婆” 众臣沉默,圣上心头大喜,他实在没想到,秦业能在此关头,跳出来为他讲话,见他问哑了一干大臣,不由欣慰地看着秦业。 秦业接收到圣上赞赏的眼神,也为自己的表现得意,于是又酝酿了感情,再接再厉说下去。 秦业满含深情地说道:“陛下登基也有十多年了,励精图治,政治清明,方有现在这太平盛世谁不赞他是位勤勉的贤明君主劳苦这些年,寻个合意的妇人伺候有何不可,不过是未进宫前就先享用了,珠胎暗结,有什么大不了的,圣上既然说他是皇子,那就是皇子” 圣上不由哈哈大笑,对着眼前的大臣们说道:“李采女所生之子,确实为我大齐六皇子秦中丞的话,大家也听到了,众卿是我大齐的栋梁,应全心辅佐朕治理天下,而不是只着眼于朕后宫里的那点事。” 圣上见众臣仍是沉默,便故作轻松地笑道:“朕知众卿忠君之心,今日此事就此翻过,再不许提起秦中丞忠心为主,来人。赐银千两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