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鸳鸯拆散_第1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2/3页)


    于是二丫便又闲了下来,一日在预备小孩衣服时,想起杨浩比之前更高壮了许多,之前做的一些衣服便紧了许多,于是寻出几件来拆了准备改一下。

    这时杨浩回来拿东西,她忙上前去帮忙,一时妥了,便又回身拿了针线来做,又唏嘘道:“太上皇与李淑妍的事,真是亘古未有的深情爱恋只是可怜了太后及后宫太妃们。”

    杨浩嗤笑道:“他们自己倒是快活了,却放着家国天下不管,可见俱是自私自利之人”

    二丫忙道:“不提那些外在的东西,只说感情之事,一个女子能得一男子如此对待,便是立时死了也是心甜的。”

    杨浩忙斥道:“胡说些什么你都一个人老珠黄生了多个孩子的妇人了,还整日家什么情啊爱的,让人听了笑话。”

    二丫本意是想杨浩能顺势也说些情话的,没想到就得了这么一句话,虽熟知杨浩性子,还是忍不住失落,一不留神便扎了手指,杨浩见了忙扑过捧着她的手,埋怨道:“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的衣服够多的了。”

    二丫忙笑道:“都是人老珠黄的了,可当不起你的心疼话说外人可都赞我越活越年轻呢,看着比你要年轻十多岁呢。”

    杨浩正要反唇相讥,忽想起一件事来,忙使劲就着针眼挤了一下,二丫痛叫一声,血珠立时就出来了。

    她正不解时,却见杨浩也拿针在手上扎了一下,挤出血来,两两相溶后,杨浩口中念念有词,又拿帕子轻轻按了,便起身说道:“以后这针线活都交给下人做吧,你如今有了身子不能太cao劳了。”

    二丫看他拿了帕子要走,忙道:“你刚才神神叨叨的做什么呢”

    杨浩讪讪笑道:“在东临国时,遇到位招摇撞骗的巫师,学了点小法术,说什么两血相融起誓诅咒最灵什么的,就是好奇验证一下。”

    二丫看他奇奇怪怪的样子,也不再理会,送他出门外,却发现梳妆台上平白多了个小匣子,好奇地打开一看,却是一只形状奇特的梅花簪子

    第二七七章报应不爽

    二丫不由想到前段时日,由杨浩陪着回娘家的事。

    正好杨浩那年移来的梅花开得艳,大家观赏时,宝珠便让人摘了好些,不仅自己戴在头上,还让二丫也带了满头,引得大家都笑个不停。

    她记得自己当时好像从镜中,指着头上簪的几朵小梅花,对杨浩笑道:“这若是做成个簪子,也是很好看的。”

    没想到,杨浩果让人依样做了簪子,看来方才却是特意送来的,明着说一声又能怎样,二丫一边暗暗埋怨着杨浩,一边对镜簪在头上,一时走到窗边,却看到杨浩正站在院里。

    杨浩看了一眼二丫,眼睛一亮,笑了起来,又点点头,才转身走出院子。

    等二丫生下杨家二公子时,忠义侯便把兵权都全数交了上去,又上了奏表致仕,以回老家奉送老父母。

    兴德帝苦留不住,只得准了,去了其侯爷爵位,保留辅国大将军的封号,另加功于杨浩,封其为理国公。

    杨家盛宠如此,倒也是意料中的事,不过让众贵妇们艳羡的是:李淑婉不过二十出头,就做了国夫人,如今公婆又回了老家,杨浩虽在外面厉害,却被她辖制住,身边连个妾侍都没有,又儿女双全,如今福气谁人能比。

    二丫心中虽也得意,却未迷失本心,仍是如常过日子,相夫教子,管家理事。

    锦乡伯府的日子却是越发难过起来,先是之前被太上皇压着的那些案底,如今在新帝当政时。便一一被翻了出来,于是爵位被夺,官职被撸

    老伯爷听了圣旨便昏了过去,等醒来时。只后悔道:“我算计一生,没想到不仅不能光大李家,还落个爵位被提前夺了。难不成是报应如果没有当年以妻为妾,还有个国公孙女婿,情形是不是会大不相同”

    可惜谁也不知道以后的事,世上是没有后悔药卖的。

    如果为人行事正派,便是将来没多大作为,却也能落个心安,这走了歪路。落得凄凉下场却是怪不得别人了。

    只是李航听到父亲的话,心里难免为母亲与自己抱不平,不过到底是自己的亲老子,也不能如何。

    秦氏却没那么客气,况且既然不是伯爷了。那个伯府却是住不得了,也无脸在京城居住,便都搬回家庙附近的老宅子里,人多也挤,于是便将公婆都塞到边角院落里,由着他二人相互埋怨对骂。

    秦氏也是一腔怨气,如果不是公婆出的馊主意,让李达盛冒了出来,又得罪了那么些勋贵。害得人人都与自家做对,女儿进宫之路也是步步维艰,自家更是落到这种田地。

    却全然不去想,当年她是赞成的,而且因为这几年入入不敷出,她不得不纵着府里管事压榨佃农。也拿了银子放利钱,此次也一并被治了罪的

    秦氏又挑唆着兄弟分了家,借口伯府败落,只分给庶弟两千两银了及一百亩田地。

    老二两口子,也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便也不吱声,拿了银子田地,搬出去,大半给女儿作嫁妆,火速嫁了个穷秀才。

    李淑姣也不敢再做贵妃之妹的美梦,她知道秦氏靠不住,自己的生母又是个妾,只得亲自去求了父亲,帮着寻了个村里的富户,嫁了过去,只得了百十两银子做嫁妆,她却嘘了口气,虽然伯府小姐成了农妇,各种不如意,倒也算顺当地生儿育女过了一生。

    李航夫妇倒是得了十几万的家财,只想着好好教养儿子,将来便是不能做官,也可做个富家翁了,然老天偏不如人的意。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肯定会动一些人的,不过他参与朝政久矣,与大多的臣子倒是颇为契合,故大多都没动,只调动了少部分。

    在辅国大将军告老还乡时,瑞王也接过女儿的密信:希望他能急流勇退,否则一枝独大,不是长久之计

    瑞王考虑良久,不得不上表言道:自己已年老体弱当不得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