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 多学多练 (第1/1页)
但是大鱼不同,开赛当天大鱼基本没怎么钓上来,偶然一半个碰到的还切钩跑掉了,这几天比赛钓上来的大鱼钓货的总成绩,加起来也不超过五百斤。 相较于投放量来说的话,应该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钓上来过的生口鱼。今天下午天气非常不错,我觉得这部分生口鱼有开口的可能,所以我猜测小个体的可能会上一点,但是肯定不会太多,真正影响成绩走向的,还是以大鱼为主!” 李若彤点点头:“还真别说,除了我自己是基本靠猜的之外,你们两位都有各自的道理,下面咱们请导播切一下镜头,看看比赛场上面,哪边的钓手鱼情稍微快点,又更接近咱们当中谁的猜测呢?” 很快,摄像头的画面就转接了进来,现在场上鱼情比较快的有两个队,一个是位于六号中腰位置的大鬼队,还有一个是在斜对面的14号,中升二队。 刚刚开赛,大家都处于简单试探鱼情并且做窝诱鱼阶段,整体鱼情的话都不快,十个队还有至少一半没有鱼获空着军,可是中升二队跟大鬼队这两边,已经接连上了好几条鱼了。 通过导播切过来的镜头,可以清晰的看到开场钓的几条鱼都是个头非常小的鲤鱼拐子,大点的一条都没见。 不仅如此,使用的浮漂给了个特写,也都是精细做钓用的灵敏度非常高的小漂,看来几方人的判断跟于宁老师比较一致,下午开杆还是抢一波开口的小鲤鱼抢先占据优势再说。 “看来开钓阶段的话,还是于宁老师的判断比较接近呢!文东你还是有点年轻呀,经验不如于老师更丰富!咱俩都猜错了!” 文东咧咧嘴:“确实,于宁老师的判断更准确一点!经验不够,还要继续学习!” 于宁对文东这非常恭敬的态度还是比较受用的,目光和善的看了文东一眼,说道:“钓的多了就知道了,这个没有捷径去走,多学,多练,自然判断就更加准确了!” “受教了,于老师!”文东微笑着点头。 见两个人打起交道来还算和谐,李若彤继续展开话题说道:“刚才你们发现没,鱼口非常的弱,好几条鱼我只能勉强看到浮漂微微滑动一丢丢,已经能打到正口了!看来业余爱好跟专业的钓手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呢!下面请于老师给大家讲讲,如果平常遇到这种极端点的鱼情,该如何搭配线组跟调钓呢?” 于宁点头说道:“一般经过钓放的鱼,因为身体有一定损伤,吃饵都会非常困难,具体表现就是索饵不积极,偶尔给口也会非常的小,这时候就需要钓手将线组进行一定的调整,尽可能的做到精细一点! 以今天这场比赛为例子,如果判断主攻小个体鲤鱼的话,我的建议线组大线0.8,子线0.4,四号或者五号的袖钩就够用了,浮漂的话,选用吃铅大概在0.8到到1克左右的漂,基本就比较合适!” “除了浮漂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种鱼的鱼嘴吞饵无力,所以饵料的比重一定要轻一点,软一点,尽可能的让鱼能吸进嘴里!调钓的话,以偏顿一点的调钓为主,从调几钓几开始往上推漂找出口最好的那个位置,尽可能的不要留太大的上牵力,否则会出现浮漂有动作但是打不中鱼的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