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终章 花与叶与晴雨叶之章 (第1/3页)
“在东海的小岛之滨, 我泪流满面 在白砂滩上与螃蟹玩耍着。 … 不能忘记那颊上流下来的 眼泪也不擦去, 将一握砂给我看的人。 … 对着大海独自一人, 预备哭上七八天, 这样走出了家门。 … 用手指掘那砂山的砂, 出来了一支 生满了锈的枪。 … 一夜里暴风雨来了, 筑成的那个砂山, 是谁的坟墓啊。 … 在这一天, 我匍匐在砂山的砂上, 回忆着遥远的初恋的苦痛。 … 横在砂山脚下的,漂来的木头, 我环顾着四周, 试着对它说些话。 … 没有生命的砂,多么悲哀啊! 用手一握, 悉悉索索地从手指中间漏下。 … 湿漉漉的 吸收了眼泪的砂球, 眼泪可是有分量的呀。 … 在砂上写下 一百个“大”字, 断了去死的念头,又回来了。 … 醒了还不起来,儿子的这个脾气 是可悲的脾气呀, 母亲啊,请勿责备把。 … 一块泥土和上口水, 做出哭着的母亲的肖像,—— 想起来是悲哀的事情。 … 我在没有灯光的房里; 父亲和母亲 从隔壁拄着拐杖出来。 … 玩耍着背了母亲, 觉得太轻了,哭了起来, 没有走上三步。 … 飘然的走出家, 飘然的回来的脾气啊, 朋友虽然见笑…… … 像故乡的父亲咳嗽似的 那么咳嗽了, 生了病觉得人生无聊。 … 少女们听了我的哭泣, 将要说是像那 病狗对着月亮号叫吧……” 行走在午夜寂寥无人的街市上。 沉默的万家之中,只有远方的些许店铺,仍有渺茫的灯火点亮。 而我一面踏着脚下路灯的虚影而行,一面吟唱着石川啄木的短歌《一握砂》。 在这倏而自天地间刮来、静穆、肃杀的风中,行道两侧雨中微朽的落木亦是萧萧而下。 这片曾经溢满了母亲在百年间流下的泪水的土地…… ——就是我的故乡。 “故乡”。 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啊…… 对于如我这般离家羁旅的游子而言—— “故乡”是一个起初故作厌弃地、抗拒地逃离了、最后却又无比透彻地思念、渴望复返的地方。 无论于我,于父亲,还是凉子…… 我想……大概都是一样的。 哪怕只是身为凉子的思念所创造的空气蛹的我……其实未曾造访过这个地方。 这份如此炽烈的思乡之情,是从我的织蛹者——既是我妻亦是家妹的天仓凉子身上得到的。 而凉子的这份思念,来源于父亲的分享。 和我一样身为空白的父亲,则继承了母亲所诞之心象。 所以—— 这份此时此刻仍然萦绕于我心的乡愁……其实传承自母亲的身上。 只是…… 最为眷恋这片故土的那个人,已经再也回不到这片土地了。 因为……她永远沉眠在了异国他乡。 所以—— 在我怀着忐忑的心向父亲道别的时候,他才没有说出哪怕一句开口挽留的话,欣然望着自己的这对子女一同离去吧。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这亦是我等华人代代相传的祖训。 只是…… 早非原先那个一直陪伴着母亲度过了不知多少个冬夏的我……甚至俨然忘记了母亲的模样。 “……她爱我吗?” 这个问题,兴许永远也等不到母亲亲口为我解答了。 我只是知道…… 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她仍惦念着这座城镇。 ——因为,这里是我们曾经的家之所在。 而我……却早已记不得那个家了。 哪怕它确确实实是承载过故往的我的悲欢与苦乐、为时光荏苒的回忆所充满的地方。 而今…… ——失去了回忆也失去了过往的我,在深夜的街上踌躇、不净地游走,好似携着秽祟的孤魂野鬼一样。 究竟……是想要去往何处呢? 但我的口中却不忘轻轻地吟唱—— “松树的风声昼夜地响, 传进没有人访问的山涧祠庙的 石马的耳里。 … 朽木的微微的香气, 夹杂着菌类的香气, 渐渐地到了深秋。 … 发出下秋雨般的声音, 森林里的很像人的猴子们, 从树上爬了过去。 … 森林里头, 远远的有声响,像是来到了 在树洞里碾磨的侏儒的国。 … 世界一起头, 先有树林, 半神的人在里边守着火吧? … 没有边际的砂接连着, 在戈壁之野住着的神, 是秋天之神吧。 … 天地之间只有 我的悲哀和月光 还有笼罩一切的秋夜。 … 彷徨行走,像是拣拾着 悲哀的夜里 漏出来的东西的声音。 … 羁旅的孩子 来到故乡睡的时候, 冬天确实静静地来了……” 一曲唱罢。 我心知—— 在那故乡的酒肆喝了庆贺返乡的清酒,本就不胜酒力的我已是难捱这醉意了…… 并肩站在南国的风雨里。 妻为我将脱下的外衣披上。 而我振衣拂尘,仅是披挂的衣袍在晚风中猎猎作响。 “可愿随我而舞吗?” 踏着雨露、风声,侧身如此问道。 ——妻便欣然而蹈了。 踏月影,轻踱步。 似慕着光的虫—— 在那笑声、泪影里…… 天上的灯渐渐明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