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六章 (第2/2页)
京西以及三路近里地区,宋朝前期,主要是太宗、真宗两朝,随时制宜,在三路沿边地区以外的各地相继设置了一路兵马都监或兵马钤辖以及一道提举兵甲司,并逐渐以首州、首府的文臣知州府事兼领,统辖一路兵权,以“存方面之制”。 例如,川峡地区,乾德三年,于灭蜀的同时设置了“西川兵马都监”之职,又于景德元年十月,改革川峡地区的军政体制,将益、利、梓、夔4路合并为西川、峡路两钤辖司路。 江西地区,在南唐灭亡后不久,于“太平兴国元年,为江南西路兵马钤辖”。 两浙地区则于“钱氏国除,杭守带钤辖”。 荆湖北路稍晚,也于“咸平中,以守臣为荆湖北路兵马都钤辖,提举施夔等州兵甲事”。 边远的广南东西路,由于高、窦、雷、化4州蛮獠寇边,于仁宗景祐二年五月庚戌,也“诏知广州兼广东路钤辖,知桂州兼广西路钤辖”。 南方其他路分,管见所及,不见于载籍,但据宋史》卷261焦守节传》所载,“咸平中”,曾“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 设置提举兵甲司的地区有陕西的永兴军、秦州。 太宗端拱元年,知永兴军府事已“兼提辖五州兵士公事”。 秦州,仁宗景祐三年三月壬辰,始“兼管勾秦陇凤阶成州凤翔府路驻泊军马”,自为1路,即秦凤路。 河东,景德四年四月,命知潞州提辖泽潞晋绛慈隰威胜7州军兵马事。 “京东诸州兵甲,自来专委徐州提辖”,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有诏“据地势分委徐州、兖州、齐州知州提举”。 京西,知许州似兼领汝、许捉贼事。 川峡地区,咸平四年三月,在王均之乱平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分为4路,以益、利、梓、夔4州知州分别兼逐路“提辖兵马捉贼事”。 福建路,景德三年十一月,由知福州“兼提举福建路诸州军都同巡检捉贼兵马司公事”。 江南东路,至晚于景德四年以知昇州军州兼提举江南东路兵马巡检捉贼公事。 淮南西路,天禧中,知庐州提举庐寿蕲光舒濠无为兵甲。 这样在仁宗前期全国各地都陆续以一路首府或大藩府的长吏总辖起方面兵权。 另外,宋朝政府为防止路际、州际出现权力真空,往往以州郡长官跨界提举诸州军寇盗公事。 如,大中祥符三年,魏咸信“知澶州兼驻泊马步军都总管,提举澶濮齐郓等州、德清军寇盗公事”,即是1例。 在这里,澶州及德清军隶属河北路,而濮、齐、郓3州隶属京东路。 另外,上引知荆南为荆湖北路兵马都钤辖,提举施夔等州兵甲事,也是1例,施、夔两州即属夔州路管辖。 不过,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上述设施不少并非定制,往往因时因事而设,事平即废的情况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可知至仁宗前期止,宋朝区别不同情况在全国各地区分别创设了都部署路、兵马都钤辖、提举兵甲司等不同形式,以统辖一路兵权,在唐、五代变革的基础上,终于将节度使统兵体制彻底逐出历史舞台,确立了有宋一朝的地方统兵体制,并为而后安抚使制度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同时还有北宋中期以后的安抚使路与川峡、东南的钤辖司。 因为宋朝前期为了实现对外防御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对内巩固封建政权的战略目标,除了利用都部署路、都钤辖司、提举一道兵甲司等形式外,还沿袭隋唐旧制,运用经略、安抚使等职来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宋代的经略、安抚使出现于真宗年,时或因诸路灾伤或因边境用师,皆特遣使经略、安抚。 如咸平三年,是冬,王均之乱平,十月丙寅,首“命翰林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梁颢分为西川及峡路安抚使”,所至“观省风俗”,“录问系囚,自死罪以下得第降之”,以稳定川峡地区的局势。 四年,以李继迁“抄略边部益甚”,“朔方饷道愈艰”,而“边臣玩寇”,八月辛丑,“命兵部尚书张齐贤为泾原仪渭邠宁环庆鄜延保安镇戎清远等州军安抚经略使,知制诰梁颢副之”,肩负起“边帅”之责。 五年,李继迁进攻麟州,七月丙申,宋“以邓州观察使钱若水为并代经略使、判并州”。 景德元年,李继迁死,宋夏关系出现转机,是年五月一日,宋“以兵部侍郎、知永兴军向敏中充西路沿边安抚使”,亲至边境与夏使协议,调整双方关系。 同年,契丹侵犯河北,真宗亲征,毗邻的京东地区局势顿时紧张。 十月庚寅,宋命“兵部尚书、知青州张齐贤兼青淄潍安抚使,知制诰、知郓州丁谓兼郓齐濮安抚使并提举转运及兵马”。 大中祥符三年,以江淮不稔,这次安抚使设置至何时,他路不详,江南八月戊辰,诏昇、洪、扬、庐州长吏兼安抚使。 东路,据景定建康志》言,至五年始省罢。 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真宗时期经略、安抚使制度已初步形成。在这一时期里,经略、安抚使表现出了它以下这样一些特点,第一,经略、安抚使均由文臣充任。 第二,创造了一路首州知州兼任安抚使,兼总一路兵民之权的形式。 其进一步发展则是“以文臣为经略,领大兵,武臣为总管,号将官,受节制”的模式的确立。 第三,经略使、经略安抚使与安抚使的职责有所区别,前者军事职能更为显著,经略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与都部署“其任实同”。 这种差异是历史上形成的。隋开皇九年,于平定南方、统一中国之初,为稳定岭南局势,即“遣柱国韦洸安抚岭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