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管笛声深深,秋雨入襟,多少幽怨和酒吞 (第1/1页)
宁然站在城头下,看着沉重的城门在隆隆声中缓缓打开,便同许多一起等候在城门前各色各样的人们受过守城士兵的盘查后涌入了这座边境小城。 今早天明时分,好死不死的这鬼天气,昨夜还是月朗星稀,如何看来都不会是一个雨天,谁料清晨竟是下起来了濛濛细雨。天为被,地为床睡在山林间的宁然被一阵突然袭来的寒意惊醒,起来时才发现身上衣物都已微润,一股风吹来,好不凉爽,睡意瞬时全无。 宁然毕竟只是墨宗五大境界中第二天志境,秋夜的那丝丝凉意还可以受着,但在这逐渐转冷的天里衣服湿了,感冒虽不至于,但绝不会好受就是了。于是草草收拾了一番就急步下山赶往城里去了,在门洞里等着城门开启,心道昨日就不该偷懒,多走几步入城就没这些事了。 进城后宁然便在一个路边摆的小摊子处要了碗热面,静坐等候,正想着师父交给自己的任务是去拿一十分重要的本书,据说是一个从前相识并且交情不错的老秀才手中,就住在城北处,便听见旁边几位刚落座的客人议论中有“墨宗”二字。宁然便关注了一下几人的谈话内容,他可没那些儒家弟子一股酸腐气,心理好奇得不得了,还得守着一个“非礼勿听”死死不放,既然有些事别人都拿到大庭广众下说,不管说的人是不是愿意被偷听,真被偷听了,这能怪得了谁? 然后宁然便听到了“墨宗被灭,宗主身死”几个字,大脑一片空白,满是不可置信,到后来耳边传来摊主人将一碗面放到面前,叫了一声“客官,您的面好了”才蓦然惊醒。 宁然心中焦急,想要问清真假,但却不敢贸然上前询问,若此事是真的,官府对墨宗弟子若是以叛徒余孽之由四处缉拿,不但问不到真假,自身估计也得被抓进大牢。就算他逃的出朔风城,也逃不出大唐,何况朔风城作为边塞守城,至少会有以为三境的清净境修士或者儒家君子坐镇,甚至可能是两到三位。因此他只得耐心听着。 然而市井坊间之言,多有失真,一传十,十传百,最后除了主干是真的之外,其余细节,几乎都是添油加醋。但到后面,他还是弄明白了一个事实,墨宗覆灭不假,师父亦身死,据说是陈庆将军领兵。几人说的眉飞色舞,说是云山之上,遍地血流,从山顶一直蜿蜒到山脚,最后兵圣决战墨宗宗主,天地变色,狂风如驰,打得云山都沉了几十米,几人说道时满脸是崇拜向往。 宁然听到此处无心再听,只是默默地吃着面。将脸埋在碗中升起的腾腾热气中,然后泪水便划过两颊,滴入碗中,面条越吃越咸。 这淡淡雾气,和云山的云海,又有几分相似啊…… 摊主最后来收钱时,看着一身布衣的少年脸上有淡淡泪痕,问了一句是面不好吗,面前的少年只是淡淡一笑,说:“不是的,面很好的,只是不小心油汤溅到眼里了”,然后问了多少钱后给了钱就默默起身走了,身形萧索…… 宁然背着他的小包袱,缓步走在城中的石板路上,想起了昨日黄昏的那阵无缘由的风,原来真是师父在道别。雨水混着泪水而下,谁说男儿就做不得轻弹泪,这样其实很没有道理的,更何况,宁然算不得是一个坚强的人。 他就这样一路默默的向城北走去,听过师父叮嘱,让他必须拿到那本书。雨还是那么缠绵的下着,有情趣的文人会站在亭子里欣赏这雨,将自己拉入愁绪中,然后赋出一首愁词;而苦难的人,心情只会更加沉重,默默咒骂着这该死的雨下个没完.....但宁然两者都不是,本来还想在城中多看看,多走走的他此时一点也不想多做耽搁,拿了那本书他就要回墨宗,回去云山看看师父。 ………… 一栋简单的小茅屋内,十多位十来岁的孩童含混不清的朗诵着圣人篇章,一个穿着一身粗陋布衣的老秀才躺在一根竹椅微闭着眼皮,似乎在打盹,脑袋随着朗诵声有节奏的一摇一摇。 突然老秀才睁开双眼,看着前门处站着一位少年,站立的地方一片水渍,远处一个一个脚印延伸过来。 傅石挺直身子,咳嗽了两声,同时摆摆手示意屋内的学童停下。待得茅屋内安静下来,门外少年抱了抱拳,恭敬的问道:“老先生可是傅石先生?”“正是,何事?”回答很简洁,语气也是懒洋洋的。“我师父托我来找先生拿一本书,说是师父年少时托予先生保管。” “嗯。”说完傅石竟是不作多问便应声下来,然后看向十来位小学童微微笑道:“今日便学到这里,你们回去好好温习一下课业,好了,散了吧!”刚一说完,就有几位拿上书就一溜烟跑出茅屋,一路还哇哇怪叫,看来是高兴得不得了了。也有是不急不缓,认真收拾了一番才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