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狩穹苍_第九十六章 曹家三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曹家三杰 (第2/2页)

有读懂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意境。

    “栗源先生常说读书破万卷才能行天下一步,小可今才读懂了三卷书,与曹大人口中的圣才还差很远。”何乐也是回身还礼。他无意来卖弄才学。与大家族培养出的家长相比,他自然不可能做到那般博闻广记,更不可能将理学学到锦绣文章张口就来,栗源先生也没有要求他学如此多的东西。他只是学了有兴趣的,有用的,仅此而已。

    “学而思之,在精不在多。侯爷能从小处见大,就是不世出的圣才。也难怪侯爷能屡建奇功,想来也与侯爷心性及习惯有关。祖上常言人尽其心而未能逐兴,乃心之缺损。人随时转,而尽得其心,乃命也。”

    何乐细想后也觉得有有道理,有的人求了一生的学问,到头来依然无所获。有的人随心所欲,却能妙手天成锦绣红尘。不是那人不努力,而是因为天赋所限。

    “圣才不敢,还望曹大人勿要谬赞。”何乐可不想就此又传出圣才的言论。

    “微臣明白,今日言今日毕。”曹文仲当然知道,如是也不再纠结于此,只是在他心里给何乐的评分是极高的。

    一行人入得礼堂,曹文仲将家中子侄一一介绍完毕,就让他们离开,仅留下弟弟曹文殊还有儿子曹玄理。他们这三人也不是以亲疏来区分的,而是他们三人皆在朝中为官,还全是四品以上大员。其中曹玄理更是建祯九年的状元,曾也算得上大周朝的风云人物。

    “小儿玄理也曾研习《十策论》,想侯爷应是能与他有可说处。”曹文仲看似随口的说,其实是有意让他们多亲近。毕竟何乐此时虽贵为侯爷,却是虚职,一没封地,二没有兵权。曹家不同,那是盘桓在大周朝的庞然大物。

    “微臣只是少时研读,也同样误解了祖上的深意,未及侯爷所解的十之一二。”曹玄理起身行礼,只是看不出真实态度。

    “曹兄不必客套,早就听闻曹兄的不世才学。若不是乱世突然而至,曹兄应是早已施展经世济民的大才。”何乐也不托大,而是很诚恳的说。

    曹玄理低着头,身子微微抖动又平静的起身,显出极恬静的笑容。

    “侯爷谬赞了,微臣只是作得文章,却无力去杀退那漫野的蛮族。文章再好,也不及劝醒酣睡的芸芸众生。”曹玄理说此话时眼中有悲悯。

    何乐这时才想起他的妻儿是死在北地,据说是为乱匪所趁,具体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

    “文武就如那双刃利器,单有武力与那蛮族没有区别,而重文抑武又会导致朝堂羸弱。所以文武得双全才能立于这天下,才可不被欺辱。”何乐微笑着回应。

    “侯爷说的是。”曹玄理不愿再谈此话题,因为他觉得一个勇武之人又怎能懂世间的晦涩不堪。

    “非我说,而是我想。我曾身处北地,九死一生才苟活。也曾孤身陷于南荒野林,更历劫才得以逃生。但我到得大周朝,却一样要经历生死才能得以存活。在蛮荒中如果只是凭蛮力,已成野兽食物。在大周朝如果只知文治同样活不过第二天。这世间唯一不信的是弱者,唯一服气的是不屈者。”何乐平淡至极,但又说得冷酷至极。

    曹玄理有些不适应,又想不出回复的话,他是已自暴自弃,为他死去的妻儿。有时他恨不得自己能有飞天遁地之能,可以找出杀死妻儿的凶手,但他不能,他只会写出锦绣文章。他连提刀上阵的能力也没有,更拿不出济世策,哪怕衣冠楚楚也只是一付无用的身板。

    曹文殊在旁边坐得有点难受,极控制的微微扭了扭屁股。

    曹文仲闭上眼,眼皮轻轻颤动着。

    “曹兄曾言‘国事之患无常也,惟善谋国者,规天下势而所趋。’想来也不是无济世念头,而是失望日久才至此意志全消。”何乐想了很久才记起这么一句,算得上曹玄理极有灼见的话。

    那曹玄理听他说出自己已快忘掉的话,顿时呆住,然后才想说点什么谦虚的话。然而却说不出来。他真如何乐所说早已不是曾经的他,那种意气风发早已随建祯帝死在了北地的铁蹄纷踏中。

    曹文仲微微动了一下,继续闭上眼睛。

    “天下纷扰,本是男儿出来顶天立地时。你看袁老将军,他可曾服输。”何乐笑着说。

    曹玄理行了一礼,伏在地上时说:“下官知侯爷心意,但时事变迁,非下官不愿,而是不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