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0章、轻云映月【万更求月票】 (第2/2页)
所以,今后还请军师从中斡旋,若能让徐将军对义军另眼相看,格外倚重。那么就算再多几个尉迟昭这样的将领,也不足为虑了。” 魏思温笑道“放心吧,只要忠义营屡立战功,事实摆在眼前,徐将军见了,也不会再听信谗言了。就算没有我从中斡旋,徐将军自然会看到忠义营的重要的。既然忠义营无人再反对前往润州,那么就按玉虚道长说的,一个时辰后在军营集合。” 鄢云道“还有一事,要请教军师。” 魏思温问道“何事?但说无妨。” 鄢云道“在攻打盱眙城之前,我听说扬州义军就已得到消息,朝廷派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平叛,按理说,这会儿已经快到扬州境内了。徐将军不在,左长史唐之奇毕竟是文官,坐镇扬州江都府,在兵力不足的况下,如何守得住扬州城呢?” 魏思温笑道“此事就不足为虑,李孝逸的大军暂时还到不了扬州。” 鄢云问道“不可能啊,从洛阳到扬州的官道一马平川,畅通无阻。难道中途的州县又有义军效仿扬州起义,将他们拦阻在半道上了?” 魏思温笑道“暂时除了楚州司马李崇福的所部三县响应扬州之外,各地并无义军。” 鄢云问道“那李孝逸的大军不是可以长驱南下,直指扬州么?可军师却说官军到不了扬州,还请军师明示。” 魏思温笑道“本来自从骆宾王的讨武檄文,传发到洛阳的时候,武则天就火速派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平叛,怎料到达伊河之时,部分粮草船被一伙义匪凿沉,不得不在伊河南岸扎营。” 鄢云笑道“原来如此。”但随即一想,还是不对,继续问道“伊河离洛阳不过一两天的路程,就算丢失部分粮草,李孝逸修书一封,送往洛阳,武则天再调拨军粮到达伊河南岸,李孝逸大军从那时出发,也应该早就到达了扬州了。断不会到现在还一点消息也没有吧。” 魏思温笑道“你所言不虚,李孝逸的确向朝廷上奏请求调拨军粮,然而那伙义匪又在当晚,大闹李孝逸军营,趁乱将李孝逸剩余的所有粮草都烧毁了。但运粮的丘神绩也在次赶到,李孝逸于是携带着部分军粮出发。” 鄢云问道“后来如何?” 魏思温笑道“李孝逸带着那杯水车薪的军粮出发后,行到皖北一带,此时两淮沿岸,豫南皖北等地区,都是连大雨,山区山洪爆发,城镇村庄的道路也被大水淹没,因此李孝逸的大军至今在皖北一带滞留不前。等到雨收云散,大水退去,他们赶到扬州时,我们恐怕早就打下润州,回到扬州了。更何况……” 鄢云笑道“更何况怎样?” 魏思温笑道“更何况李孝逸大军出发时,本来就军粮不足,滞留皖北多,恐怕已经告罄。皖北地域今年的新麦已经被大水淹没,他们无法得到补给,如何行军呢?” 鄢云道“李孝逸定然会想到这个问题,若是提前再向朝廷奏请军粮,朝廷派将领将军粮运到,大军不是照样可以启程么?” 魏思温笑道“诚然,不过那时候我们已有充足准备,以逸待劳,他们师老兵疲,就算有三十万大军,我们也有办法与他们一战。” 鄢云笑道“军师之言有理。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伊河义匪,能有多大气候,敢去闹李孝逸军营,而且两次成功毁掉大军粮草,军师可知是何人所为?他们如此相助义军,军师就没想让他们投靠义军么?如此一来,不是更能壮大我义军的声势么?” 魏思温笑道“具体况我也不是很清楚,好像义匪的山寨叫什么云月宫,匪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不过你如果想知道,可以问一下玉虚道长等江湖人士。” 鄢云心想,这些义匪既然是豫南地界的,那么问那些少林派的僧人,或许能够知道些。玉虚道长等人长年在武当修道,很少外出行走江湖,只怕也是不知。 于是便向魏思温告辞而去,在回到忠义营的途中,口里兀自念叨着“云月宫……云月宫……”轻云映月,云与月永远相伴在一起,好诗意的名字,但怎么说土匪的山寨也不应该是个名字,于是越想越觉得有趣,左右无事,离去润州还有大半个时辰的时间,不如去问一下少林派的僧众。 来到忠义营中,就直奔少林派的营帐,那些少林僧众得到要去润州的消息,此时正在做临战准备,鄢云便径直走入营帐之中,双手合十,对一名少林僧说道“鄢云有一事不明,不知这位大师可否相告?” 那僧人笑道“鄢居士智慧过人,还有什么事不明白,要问小僧的?小僧但有所知,定当相告。” 鄢云问道“听说云月宫义匪曾相助义军,焚毁官军军粮,而且云月宫就在豫南地界,不知大师可知云月宫的具体况?他们到底是一些怎样的英雄好汉呢?” 未等这名僧人回答,营帐中另外一名僧人说道“什么义匪,英雄好汉,只不过是一群杀人如麻,该当下十八层地狱的绿林大盗而已。” 鄢云笑道“但军师说过,他们确实有相助义军之举啊?恐怕大师之言与实不符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