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收到请回答_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校的大门打开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高校的大门打开了。 (第2/2页)

新鲜事了。

    就是平时哪边做出了一点成绩,都会大肆宣扬一番,好像不这样做就会被对方压过一头似的。

    近期津大可谓出尽了风头,学生们诚信捐款事件,在全国的高校面前大大的露了一回脸。

    学术界正在激烈讨论,信用体系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利弊时,他们津大就已经走在前面了。

    学生都开始自发的进行实践了,还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

    就问你南大服不服!

    津大占上风了那就更得趁热打铁,不会放过任何露脸的机会。

    这次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的事不就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嘛。

    就在这种情况下,津大的宣传计划新鲜出炉了。

    这天上午,一位津大出身的副市长和津大一位副校长莅临了公司。

    两位领导代表了政府和学校视察了公司,同行的还有青年报.大学生报的记着,与津城电视台的采访人员。

    在薛文霞几个高管的陪同下,两位领导详细了解了此次贫困生的兼职情况。高度赞扬了他们公司的这种热心帮助大学生的做法。

    领导还亲切的问候了兼职的贫困学生们,鼓励并肯定了他们这种自强自立的行为。

    最后领导分别代表政府和津大,给公司赠与了锦旗和牌匾。

    “津大优秀战略合作单位”

    “爱心企业”

    这事当晚就上了津城的晚间新闻。

    晚上七点十分,杨阳在食堂电视里看到了新闻播报,随着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播报着下午的采访情况,杨阳喜出望外。

    他高兴的不是锦旗和牌匾本身,而是津大和政府从这件事表达出的态度,以及此事对公司带来的后续影响。

    几天后,各方面的消息反馈回来,这件事虽然社会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但在津城的许多高校里却反响极大。

    许多高校都听说了有这么一家公司非常关注大学生群体,也愿意帮助学校解困贫困生的实际困难。

    这些高校都向公司抛出了橄榄枝。

    到十二月底这段时间,陆续有不少高校都向公司发来了合作邀请。

    仁大,商大,财大...

    直到十二月三十号这天,南大的邀请也到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杨阳正在公司听高管们做十二月的总结汇报。

    一听薛副总汇报这件事,杨阳就兴奋的连连说道“太好了!从今天开始,津城高校的大门,对我们敞开了!”

    南大作为津城高校里的领头羊,现在南大都发来了合作邀请,这其中代表的意义非常重大。

    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意义非凡。

    只要维护好这些高校的关系,往后公司就不用再担心人才的问题。

    政府的表态,也代表着公司在津城站稳了脚跟。

    有了这次领导视察,寻常官面上的事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了。

    薛文霞感叹道“还是杨总您高瞻远瞩,没想到您从小小一次学生们诚信捐款的事,就能看得这么长远,再通过这次合作的事,转眼就把公司带到了另一番局面....”

    丁雷也在一旁笑嘻嘻的说“要不是认识你好几年了,我都以为你会算卦了呢...”

    杨阳说道“没那么玄乎,这个结果我也没有预料到,只能说适逢其会,意外之喜吧...”

    虽然杨阳认为是意外之喜,可是大家都明白,要是没有杨阳一早发现这个机会,抢先一步与津大达成了合作关系。

    那现在也不可能有这副局面。

    刚才薛文霞汇报的公司十二月份业绩,吓了丁雷卫远达一跳。

    公司十二月份的发展速度简直太快了。

    新增客户一千两百多家,创造利润八百多万!

    津城公司从无到有,再到现在整个直辖市的庞大市场全被公司拿下,只用了短短三个月时间!

    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就是京城与周边的北方几个省份。

    在月中的时候严士昭就已经带着先遣队去京城了。

    一是给京城分公司寻找驻地,而是带领人员初步打开京城的市场。

    公司下一步的重心就要往京城转移。

    一想到公司的战略目标即将一步步实现,丁雷和卫远达就激动不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