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五章:行李 (第2/2页)
了七卡车东西回了北京。 单单只是听说,大伙儿还没什么感觉,但是真的亲眼所见,上千上万个箱子对方在那里,对所有人都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跃民,你到底带了多少东西回来?”郑桐咂舌道。 “不知道,我就让手下的助理,帮我把美国市场上能看到的电子产品全都买回来了。” “全都买回来了?”已经看了好一会儿的李奎勇插话道:“那得花多少钱?” “十来万美金?”钟跃民道,“我还没有看到账单,估摸着应该差不多。” 郑桐、李奎勇、钱胖子等人直愣愣地望着他,分明就是说,你丫不装能死吗? “跃民,你到底在美帝国主义趁了多少钱?说十几万美元就跟说几毛钱似的?”李奎勇眯着眼睛,忍不住开口问道。 郑桐也道:“就是!谁要给我点美元,我能把它压箱底儿传代!哪有你这么可劲儿花的?” “瞧你们这点儿出息!”钟跃民恨铁不成钢道:“还想着带你们一块儿玩,现在看来是不行了,眼皮子太浅!” “别啊!”钱胖子连忙喊,“是他们俩见钱眼开,跟我可没关系啊!” 钟跃民朝钱胖子的方向,骂道:“你更不行!刚才就听见你不听咽口水,是被这些东西震了吧?” “不是,我这不是在盘算这些货放到集市上去,咱们能挣多少钱吗?”钱胖子虚擦了一把嘴角的口水道。 钟跃民蔑视道:“所以才说你丫比他们更不行!咱们这是正规渠道进口的,干嘛摆摊儿去?你是个体户做着魔了吧?” “不摆摊子了?”钱胖子迷惑道:“那咱们怎么卖这些货?” “是啊,跃民,咱不能自己开个百货公司吧?”一直站旁边的唐铭问道。 “怎么就不能了?”钟跃民笑道:“现在国家正在积极引进外资公司入驻,咱们正好把华立公司变成正规军。” “跃民你现在是美国人了?”李奎勇奇怪道。 “干嘛这么问?” “不然怎么能成立外资公司呢?” “我百分百的中国人,纯的!再说,谁说一定要以我的名义成立公司?”钟跃民反问,“我回国前已经安排好了,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一家国际公司,用这家公司的名义在国内注册华立集团,然后任命我为董事长,全权管理。” “这样也行?”几个人像听到天方夜谭一样吃惊。 “放一百个心吧。”钟跃民暗笑,现在刚开放大家胆子还小,过几年农民企业家找个港台同胞身份,在内地成立港资台资公司,吃政策补贴的事情多不胜数。 “成立公司的事儿谁去办?我们几个都不会啊?”钱胖子为难道。 “放心吧,用不着你们。”钟跃民摆摆手,“有专门的人来办,过完年就回来。” 郑桐期待道:“那咱们百货公司开在哪儿?咱们有这么多好东西,铁定能成满北京头一家!” “何止是满北京啊,那得是全国头一家!”李奎勇拍着眼前的包装箱,“这可都是美国货!你可着全中国你也找不到这么多货!” “开在王府井,市里领导给咱们协调了供销合作总社的一块地方。”钟跃民道,“我们自己建大楼,成北京第一家外企百货公司!” “卧槽!”钱胖子兴奋地直拍大腿,“那咱们岂不是马上就要发了?!” “那铁定是发了,我终于不用再被蒋碧云指着鼻子嫌弃了!”郑桐高兴道。 “瞧你那点儿出息,被个女的管得严严实实的!”唐铭鄙夷道:“哥跟你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郑桐恼火道:“我那可是亲媳妇儿!” “哈哈······那活该你被蒋碧云吃得死死的,慢慢熬着吧!”唐铭笑道。 “行了,别瞎扯了,咱们还是听跃民说吧!”李奎勇阻止他们。 钟跃民坐下来,“市里领导对咱们这么好,也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 “赚外汇!”钟跃民道,“我答应市里每年给他们上缴一百万美金。” “一百万?”钱胖子惊讶道,“跃民,你这答应地是不是太多了?一百万美金,咱们一年能挣出来吗?” 其他几个人都没有说话,但显然都是同一个意思。 “我可没说华立集团下面只有一家百货公司。”钟跃民耸耸肩,“我在中关村那块儿拿了一块地,准备建工厂,准备生产你们眼前的这些电子产品和家电。” “美国佬允许你生产?”郑桐好奇道。 “为什么不?”钟跃民道,“在中国生产这些东西,人工成本是美国的十分之一,就算加上运输成本,也比在美国本土生产出来的便宜至少一半。哪个资本家也不会看着这些利润无动于衷的!” “但这个是不是太专业了,咱们几个也玩儿不转哪?”钱胖子担心道。 “我对你们的定位是企业领导者,不是让你们干技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们要做的就是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钟跃民突然意识到,自己步子跨得太大了,这几个哥们儿有点儿跟不上,“算了,慢慢来吧。” ······ 临近过年,大柳树、潘家园和动物园市场上摆摊的摊主突然发觉自家生意好了不少,一开始以为是因为过年的原因,后来几个摊主一闲聊,才发现是因为钱胖子那帮老个体户好像撤了,摊位都转给了别人。 “我这半路出家的,一天少说挣几十块钱,他们一天少说挣上百,怎么说不干就不干了?”一个卖衣服的摊主奇怪道。 “就是,每次有什么新货,他们都比咱们上得快,他们吃rou,我们只能啃骨头,买卖做得这么好,说不干就不干了,你们说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另外一个摊主担忧道。 有人满不在乎:“应该不会吧,主要是不让咱们干了,咱们吃什么喝什么?” “就是!”也有人符合:“不让咱们干个体,咱们就去上访!要求公家给我们安排工作!” “我们干个体钱是挣的多一点,可也没偷没抢,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血汗钱!” “我看还是稍微避避风头吧,过了这个年,年后在家里避避,看看风头再说。”保守一些的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