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6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第1/2页)
第006章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长身一拜,拱手道别,正要离开黄梧。黄梧居然也起身一拜,口称:「一切就拜托了!」循着原路,腾身而起,直接一跃到墙外,全力施为,一次到位,希望也给黄梧增强信心。 树林里的巡逻人员,还在聊天,笑声连连,也没人发现。我再没有了顾忌,一路飞奔南下。 一路搜寻前世记忆,黄梧的国公府,应是位于平和县腹地,靠南之深处,地名国强乡高坑村,非常偏僻,距此约250里路,加上休息用饭时间计,约需十个时辰,若不休息,明日辰时之前应可到达。 但不知黄府报信的家人身手如何,他骑马若能赶上,有其向导省事多了,否则加上问路,所需时间还要拉长。 一路上尽量不去惊扰路人,专挑林深之处走,只要方向正确,朝西南走就错不了。这个黄梧出身在偏僻的小山村,有目前的成就,若不以满汉夷夏之辨,已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据说黄梧母亲何氏怀孕达十二个月,有日梦见一条青龙盘柱,惊醒后生下他。本来有大富大贵之兆的黄梧,却一直默默无闻,后来到平和县衙作普通差役。 时值郑成功在闽抗击清军,黄梧有投郑之心,付诸行动时还杀了平和县令做「投名状」,之后在郑军中征战六年,成为一名高级将领。 后来揭阳一战失利,主将苏茂被斩,副将黄梧、杜辉等人受罚。他心中惴惴之余,又因宝贝独子因此而落下哮喘病根,怨怼之下,觉得郑成功刻薄寡恩,不易共事,也难成大事,就趁被调防海澄之机,杀郑将华栋等人,以海澄作见面礼投降清廷。 海澄是郑成功的粮仓和军械库,此举致使郑氏损失惨重,共计:粮粟二十五万石、军器、衣甲、铳器及郑军将领私蓄无数。 清廷自然是喜出望外,慷慨加封黄梧为「海澄公」。相对于施琅,施琅降清时贵为郑军水师提督,为大清征战十几年后才被封为「靖海侯」,还是不如黄梧初降之时。 同为郑军降将,黄梧的地位和爵位比施琅高了很多,这与黄梧献海澄之功有直接关系,反观施琅降清时不仅缺乏「投名状」,而且已被郑成功逼得无路可走,有如丧家之犬。 清廷爵位的顺序是王、公、侯、伯、子、男,而且一般异姓不封王,黄梧的海澄公之爵很高。清朝入关时,或许出于招抚策略的考虑,或许也还没有严格的爵位制度,拜王封侯看似比较随意。孔有德、尚可喜、吴三桂等都被封了王,手笔大方的令人乍舌。 海澄公本来是清廷用来招抚郑成功用的,据说大印都刻好了。以郑氏当时的实力和心态,虽未关闭和谈的大门,但「海澄公」是远远满足不了郑成功要求的。恰逢黄梧献海澄建功,「海澄公」就被转授给黄梧。一下子被授予那么高的荣誉,黄梧自当全力以赴为新主子效命。 归清后他不仅屡败郑军,并举荐「仇贼甚深,知己知彼」的施琅,还提出「平海五策」复请速诛郑成功父芝龙,为清朝最终战胜郑氏集团做出很大的贡献。所说「平海五策」亦称「灭贼五策」。 依据黄梧的平海五策,郑成功父、叔、兄弟多人受诛、祖墓被毁,加上世子郑经luanlun生子,把郑成功刺激的几乎疯掉,成为他英年早逝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在郑氏集团眼里,黄梧不仅是叛将,更是轼亲灭祖的仇人。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郑经日后反攻虽以失败收场,但期间曾一度取得漳州,之后把黄梧坟墓掘开,尸首拖出加以毁尸泄愤,并杀黄梧之子黄芳度及黄氏十余口人,几近灭族。 此举与伍子胥的「鞭尸」如出一辙,惊悚得令人难以置信。两家的仇恨,已经从公仇完全转化为私恨,自此郑、黄两性互不通婚。 一代枭雄黄梧,他的人生的确波澜壮阔也曾大起大落,但身后自己和族人,不但被屠戮过半,数百年还背负着骂名,是否值得? 走了七、八个时辰,已接近平和县,时辰已是半夜,官道上并无行人,但见有一人两马急驰着,看此人马术不差,上半身几乎已贴在马背上,眼睛还东张西望,像在搜寻这什么,应该就是黄梧府上追出来接应的家人。 我慢慢地接近官道,试图引起他的注意,果然他出声询问:「大侠,可是要前往黄公爷府?」我答了之后,他立即下马一拜,神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