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11章 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 (第1/2页)
第011章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施琅武功高强,耐力惊人,长谈了一个多时辰,毫不见倦容。早膳没得吃,连水也不请人喝一口,行事作风颇为古怪。 但见他舔了一下发干的嘴唇,长吁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说道:「余之投清,实因走投无路,又急思报仇雪恨,投清实非余之所愿也。 贤侄计划周密,能力超群绝伦,吾愿尽此一生,随贤侄创出一番事业,推翻清廷,恢复中华。」 言罢,施琅猛然起身,面色潮红,慷慨激昂,唱曰: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施琅的确身世坎坷,此时此刻正辉映此诗意境,施琅又唱曰:「男儿应如宋状元宰相文天祥绝笔所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施琅,被骂了将近400年,其实他是个铁血男儿,只是做人不够圆融,不得长官欢喜,也没有朋友,是个明末版的高龄楞头青。 郭弘斌在《台湾人的台湾史》一书里形容施琅:「他体型魁梧,有军事才华,智勇兼备,每战英勇,卓著战功,但恃才而骄。多次战役有勇有谋,但与同僚相处不睦。」实乃持平之论。 与施琅仔细讨论各项举事细节、及应注意事项,并约好了举事的时间。我希望施琅能尽量搜刮,清廷在闽的战略物资、船舶等转进远扬,所需储备之物,包括:牛只、马匹、衣物、药物、铁器、兵器、维修工具、枪炮、弹药及运输车辆如单轮鸡公交车、双轮推车、双轮拉车、及四轮牛车等。 至于人员,也要尽量带走,并应尽可能将家眷一并带走,不必过度担心泄密。人才、人力是最珍贵的战略资源,只要带得动,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与施琅讨论完毕,时间已近午时,又饿又渴,只好硬着头皮,请施琅提供吃食饮水,施琅才发现自己也饿了。 这个人工作认真,可以不眠不休,努力把工作做到止于至善,但也太不通人情世故了。一个家人、随员都舍不得请,以后得派个伶俐的人照顾他才行。 与施琅一起饱食一顿,告别了施琅,一路往漳州方向行去,从远处开始,一一拜访尚未见面的江湖豪杰,除感谢与鼓励之外,也请他们多多联络可靠的亲朋好友,共襄盛举。 尤其是工匠、炼铁、打铁、火药、航海、cao帆甚至捕鱼等,具有专门技术的人,都要尽可能地招揽,实在胆小不敢跟随的专门技术人才,届时可以暂予捆绑裹胁而去。 而且到时每个人的全家老少,不分男女都要一起去,时间在半年之内,约在八月、九月之间就要出发。并告知,出发前的联络方式。 现在整个闽省,尤其是闽南甚至广东的潮、汕一带,经过二十年的战乱,物资缺乏,人民生活已很艰难,又有各方英雄前来投靠,因此更加困窘,眼下许多江湖豪杰生活都相当的拮据,更别提要他们举家一起迁来会合。 现闽省唯一生活富足的,只有清廷派驻泉州的闽省满营,依黄梧提供的数据,闽省满营驻防于泉州府城东北侧,靠洛江一带,占地约十甲,由一名甲喇章京带领正规八旗兵350人驻守,加上眷口已超过千人,另有战马500余匹,兼具备有中、小口径火炮各三十余门,但无火枪。 明天拜访周全斌之后,必须尽快想办法,制服并控制满营,挪出一半以上的资源,贴补这些令人敬佩的江湖豪杰,最少要满足他们及家小的基本生活需求。 只剩四个暂居于泉州西北方向的江湖豪杰尚未见面,见天色已晚,决定明日稍后再一一拜访,即转回泉州少林寺,只见玄苦师父还在天坛旁树下打坐,心里感动急忙前去拜见。 玄苦师父高兴地说:「这两天又有21个江湖豪杰前来报到。」说罢又拿出新的人名及连络地点的清单给我,连络地点也都在漳州、泉州一带,真感谢这些江湖豪杰的诚意。 回到自己的小禅室,躺在床上想着明天要见的周全斌。黄梧说他文武双全但怕死。周全斌目前在金井镇,过几天即将前来泉州与施琅会面。 周全斌约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历史上查无其确定之生辰,字邦宪。曾于漳州任小官,后于南明永历五年(1651年,清顺治八年)归附郑成功。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跟随延平王郑成功攻占台湾,总督东都承天府南北诸路。 永历十八年(1664年,清康熙三年),清国与荷兰组成联军,郑经在失去金、厦二岛后,撤返东都,命周全斌防范后方追兵。 而周全斌当时思及郑经非明主,独木难撑,而且以前曾被郑经拘禁过,差一点就死于非命,又加上与郑经近臣洪旭、黄廷有隙,若到台湾后将有受诬害之虞,这个因素为叛将黄梧得知,所以黄梧利用爵禄向周全斌引诱,周全斌最后向满清的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