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2章 人若精彩 天自安排 (第2/2页)
有一個颱風正從那個方向漸漸接近中。」 接下來的旅途,由於陽光太強,我要兩位佳人到船艙內避日,我則繼續紀錄相關資料,有空就到船艙口解答她們的疑問。 交通船在酉時中抵達銅山前港渡頭。但見施琅等人,與五位助教,黃芳度、黃芳蘭、黃芳菊、吳儀、吳芊,都在渡口迎接。 我趕忙下船行禮,說道:「諸位伯父就不要這般客氣啦,這叫小侄如何敢當啊!」 晚餐後施琅報告此次「全力救災,接船接人」的成果,除了借用了所有現況較佳的180艘戰船,以及全部水師戰士共4,000人外,連同眷屬共二萬餘人,已經全部動員完成。 尚有部分眷屬約有一千餘人,未能及時跟隨南下,現已派船去接,務必使人人安心跟隨我軍行動。 至於造船木料、裝備、糧草、資源等之儲備,整整裝滿十艘大船,已於本月15日全部帶回。 關於陳天生率50艘戰船,攜帶五千石糧食,前往清水墘救災一事,最後並未展開動員行動,只有十餘匠戶,因不習慣清水墘風沙,申請回大陸居住,清水墘那邊並未留難,本軍就順道把他們都帶回,現已全部動員成功,共有六十餘人。 會議結束之前我宣布,中華醫學院附設醫院將在銅山設立分院,規模比照金門附設醫院,可以照顧到我軍銅山地區,所有各部門人員的健康,將來到了復興基地,也以此原則配置。 請施將軍惠予配合,醫師都是國手級,請比照千總以上待遇,其餘人員請比照軍官待遇,同時也請比照金門設置醫師村,應可在一個月內抵達。 會議結束之後,我正要前往宿舍休息,但見楊富跟上來,卻像個悶葫蘆不作聲,我說道:「伯父有甚麼事請講,侄兒正洗耳恭聽著呢。」 楊富終於支支吾吾地說了:「這個……為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不是天經地義。我曾去銅門分校上了三天課,正如同承恩伯所說,勝讀十年書啊。」 我說伯父如此謬讚,姪兒實不敢當,伯父似乎有事尚未說完,敬請直說為荷。 楊富終於說道:「事情是這樣的,我想請主公此次分赴各部的巡迴講解與討論會,把楊欣、楊雄一併捎帶去參加可否。主公若覺不妥,這只是我一個人的錯,絲毫與旁人無涉。」 我說伯父有此意我是歡迎的,但明早天一擦亮我們就得啟程,楊欣、楊雄怎麼趕得上。 楊富說道:「我已事先徵得銅山分校教育長兼分校主任蔡守同意,今天下午就把他們接回來了。」 我說謝謝伯父見重如此,那明早請楊欣、楊雄一起上船,至於落後的功課,我會想辦法幫他們補上,也請伯父放心。楊富高興的直喊,謝謝主公!我說請伯父不要見外,就互道晚安各自回房安寢。 次日天剛微微露出曙光,我們就束裝準備妥當,楊欣、楊雄也前來會合,我們與前來相送眾人道別後,即一一上了原船,上船之後,船即離開渡頭啟航,我們揮手與送行致意。 船航行進入大海,我一面紀錄資料,一面問大家有沒有問題需要討論,眾人都看著黃芳蘭。 黃芳蘭說道:「我們現在人少,想請校長再從頭說明一次,中間我們若有不懂時,也方便隨時發問,這樣可以保證學習效果更好。」 我想這不是後世小班制家教班嗎,真虧得妳們想得出來。 我說沒問題,俟船過了銅山島,我把該記的資料記錄好就開始,現在請芳度去吩咐廚房開飯,大約早餐後休息片刻即可開始。 飯後船過了銅山島,我與黃芳度、黃芳蘭、黃芳菊、吳儀、吳芊、周令慈、鄭綿、楊欣、楊雄一起進入船艙,這艘交通船的船艙較一般的船大,原是承恩伯巡視時用於開會的,我們十個人坐下來還覺得寬敞。 我就從颱風將在一天內到達時發生海鳴、風向轉變、氣壓降低、驟雨忽停忽落等,天地間之自然現象,畫一張颱風示意圖解釋。 其次我將颱風示意圖放遠一點,也就是颱風將在一至二天內到達時發生雷雨停止、長浪出現、有特殊晚霞等,天地間之自然現象一一說明其成因。 最後我將颱風示意圖再放遠一點,也就是颱風將在二天至三天左右可能到達時,天地間發生之自然現象有,高雲出現、能見度良好、和海、陸風不明顯等之出現原因,一一仔細的說明。 這時楊欣首先發問:「為何颱風時會有低氣壓現象,請校長說明,即使現在聽不懂,我們把它記下來,慢慢思考有可能就懂了。」 我不禁高看她一眼,說道:「鍥而不捨的追求,堅持到底、持之以恆的精神,正是科學家的成功秘訣啊!那我就說了,你們記下來之後,有問題隨時可以來問喔。」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此時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氣並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 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使氣壓下降,進而吸收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這就形成了「熱帶低壓」。 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因而形成「風」。 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熱量不斷的加入,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漩渦繼續加強,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漩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颱風」就這樣形成了。 由於颱風是一種自然現象,我們現在尚無法阻止它,因此我們關心的是,颱風在甚麼時候會來,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有趨吉避凶,颱風可能來時盡量避開。 颱風發生的條件,必須有較高的氣溫和大量的水氣,足以發生對流作用,因此均以夏、秋季環境較有可能產生颱風。 過了秋季,太陽直射部分往南移,我們所處的北半球能形成颱風的機會較少,所以在北半球颱風多發生在5、6、7、8、9月,其他月份較少。 但是通常過了中秋,由於大陸的高壓冷氣團逐漸南下,即使有颱風形成,也多往廣東以南、瓊州、越南,或往北方向移動,對於我國東南地區威脅漸小,銅山至呂宋一線而言,基本上已脫離了颱風的危險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