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 水产养殖 改善饮食 (第2/2页)
闯荡,这将来会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以一国之君为例,前明的皇帝都从小养在深宫,每天与宫女、太监为伍,见识有限、行为乖僻者居多。 伯父过几天可以看到硬颈队长,他是目前西方最强国家西班牙的王储,却远道数万里路来到吕宋,不带侍卫、随从,而且只担任最基层的军官——炮兵队长,生活上的一切都是要自己亲自料理。 西方国家在培养接班人时,包括贵族或一国之主,都是如此地从小磨练心志,增长见闻,即使公主也同样要接受训练。据我所知,因为练习骑马而摔死的各小学公主,历史上有纪载的合计就有二十多人,但他们都没有因而却步,照样继续要求每人都要学会骑马。 在他们专供贵族子弟念书的学校中,有很多是寄宿学校,还故意让生活条件简陋,吃食简单,让子弟体会、了解一般人的生活,譬如宿舍墙壁故意钻洞,让它寒冬时漏风、屋顶故意揭几片瓦,让它下雨时漏水。 而且每个学生都要负责一件每天都要做的工作,譬如负责养一匹马,除了喂食,每天还要为牠擦背刷毛,尤其是冬天,一天都不能漏掉,否则马就长不好,藉此从小培养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勤劳、刻苦、荣誉感、服务、诚信、自律等精神。 现在芳度在新圣虎门镇分校,距离是很远没错,回家一趟也不容易,但他在那里颇受好评的,在虎门镇时,卫生医学部副部长汪机就指名,要他为虎门镇分院的学生上课。 我也曾考虑调他到新奥分校担任舍监兼助教,一方面可以不中断学业,又可以培养管理能力,就要看他愿不愿意离开新圣虎门镇分校了,他们分校的学风不错,相处融洽,所以在伊巴市遇到芳度时,我就忍住没提此事,如果伯父认为可以考虑,我再来征询他的意见。」 黄公爷说道:「还是主公的考虑周到,好男儿志在四方,大英雄胸怀天下,而且经常变换工作岗位,会缺乏对团体的认同感,也不容易交到生死与共的知心伙伴,对于将来的发展也不利。」 说话之间,有位黄公爷的卫士自称侯海雄,一脸兴奋的前来报到,黄公爷问他:「你在高兴甚么?说来听听。」侯海雄答称:「此生有幸见到主公,于愿足矣!」黄公爷说道:「既然如此,你以后就跟着主公好了。」 侯海雄涨红着脸说道:「见到主公,这就已经足够了,吾愿已足,并无攀高枝图富贵之意,愚直之言,幸勿见责。」 黄公爷说道:「你想到哪里去了?是因为主公准备开发水产养殖事业,而你有相关的经验,水性又好,我才把你推荐给主公的,怪不得主公常说『人的烦恼多因想太多了』。」 我问道:「海雄兄,听你讲话文诌诌的,可曾进过学堂,取得过功名?」 侯海雄又红着脸说道:「属下家贫,无法负担束修之资,因此属下并未进过学堂,但是有空就去学堂外面旁听,用树枝在地上习字,学堂夫子先生也未曾 赶我走,还送了我一本三字经。」 说罢,侯海雄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布巾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袱,小心的解开,里里外外总共包了三层,解开之后,侯海雄像捧着传家宝一样送给我看,我也小心的拿来一看,书本已破旧不堪。 我小心地翻开,内页写了三行字,分别是:『海雄贤契』、『万丈高楼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以及下面的属名『董重民』,我问侯海雄:「学堂夫子先生现在还在晋江英林镇吗?是不是就是董重民先生?」 侯海雄又红着脸回答:「我也不知道夫子先生的名字,但是姓董应该没错,因为我曾听人称呼他董夫子。他送了我这本书,隔天就跟我说他家人口多,租房子有点吃不消,而因金山书院有提供宿舍,所以离开了晋江前往金门,从此就没有他的消息了。」 不只我跟黄公爷对于这段故事相当感动,一旁的侍卫们也都纷纷动容,我说道:「可怜的董夫子,他到了金山书院没多久金山书院就因战乱无法维持,董夫子只好去投军了,一位普通战士的粮饷怎能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所需。」 我看向方志斌,继续说道:「请通知令尊,先派人送五十两到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新达金门分校,送给女生宿舍舍监董重民先生,权充安家之资。而且我军今后的薪给制度也必须修改了,对于抚养亲属较多的人,应该相对地给予稍高的薪饷,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 我告诉侯海雄:「董夫子现在就在我们军中,回应他对你的善心,我们也会善待他的,请你安心跟着我,将来见面的机会很多。而令尊给你取海雄这个名字,不就是要你到海上去称雄吗?不过现在你要先谢谢黄公爷,感谢他对你的赏识与推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