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 无良书生 祸国殃民 (第1/2页)
第239章无良书生祸国殃民 我们谈完了姑且暂时称之「龙筵膏」的海苔酱作法,同时提供此地原住民创造财富的办法,利用财富羁縻住原住民,让原住民不会乱跑,也跑不掉了,只得乖乖的接受统治的方法,国家就容易治理了。 快船行驶至邦板牙河口附近,由于河水量大,日夜冲刷夹带不少的泥沙,亿万年来累积结果,沿岸临海湿地、滩涂地,再加上潮间带更加宽广,已在40里以上,再往东北15里就是新南市了。 事实上,黄文正公部的首府新卡市已在临海湿地的边缘了,如果将来因为石炭矿的开发,大炼钢厂选择在新卡市落脚,而中华水产养殖运销事业公司的主要食品加工厂也选择在新卡市兴建,新卡市想要不发达都难呀! 看完了邦板牙河口附近的区域,快船掉头以直线朝巴石河河口,行驶至马尼拉,再沿着巴石河、仙范河回到奎松市,不过,我只要大家尽力就好,实在不行,今晚夜宿马尼拉总督府就是了,只是佳人们不见得有带换洗衣服,难免会犯点嘀咕。 在回程的时侯,我把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会制造许多的生活废水,它是我们环境的大敌,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城镇居民区、屯垦区、及聚居区每天排放大量生活废水和固体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当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造成水质变差并促使水体含有太多的营养物质。当营养物质腐化之后就容易产生恶臭物质,同时造成病原菌和病毒通过水的媒介而使疾病蔓延,人们因而莫名其妙的得病,甚或造成大规模的瘟疫。 河边的大树、灌木丛也会慢慢的死去,再也不能替我们挡住洪水的蔓延,生活条件就变差了。因此我把因为群聚效应造成环境负荷过重的忧虑说出来,为此我设计了利用河川的水力推动打水增氧设备。 我请侯海雄将设计图摊在桌上,上面有相关的尺寸及结构之细部详图,我说明如何利用这个设备来爱惜这块土地又能致富的方法。 我说道:「这是一套打水增氧设备,它利用河川的水力推动,约每三甲的水体安置二个就够了,都不需要人力即可日夜不停的打水,也不需要做特别的保养。 若在河道内、水塘里通过水力推动打水增氧设备,即可大量放养鱼、虾、蟹、螺丝、河蚌等水生物。利用这些水生物,即可将我们每天排放大量生活废水和固体垃圾里面可能腐化致病的营养物质吃掉,藉以保护这块土地不受过量的污染。 装设这项设备之处附近,可以定期每个月或每两个月下网捕捉一次,能吃能卖就当场处理掉,吃不完卖不掉的就晒成干货。 有人可能有要担心,在开放的河道、水体里放养,一场大雨就都流走了。 这一点请大家不必担心,虾、蟹、螺丝、河蚌等水生物不大会跑,至于放养的鱼类,不外呼青鱼,有人称它乌溜或乌头、草鱼、鲢鱼,有人称它白肚、以及鳙鱼,有人称它大头鲢。 这四大放养的鱼类都是洄游鱼,所谓洄游鱼就是会因为觅食、生活习惯或繁殖等原因,而洄游到原来生长的地方,所以让它自由游来游去,更健康,等你们要捕捉时,它就回来自投罗网了。 此举可以净化水质,改善河道环境,又开辟了一条增加收入致富的途径。否则由于聚落内民众的入住,增加了生活废水排入,环境的负荷增加,将造成环境质量降低,一旦自然的灵秀之气失去了,也将影响国民的健康。 我之所以一再强调这个设备,是希望农业部在郑政务副部长的领导下,普设这种省工设备于适当的地方,既可开拓财源,又可维护环境,让这块人间净土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说到这里,快船已进入巴石河河口,而太阳还在半天空中,看样子天黑之前回到奎松市应不成问题了,由于这两天都没有下雨,虽然溯江而上,快船速度依旧迅速异常,总算在天黑之前赶回了奎松市。 今天虽然没做甚么激烈运动,但是坐船太久,佳人们都略显倦容,所以我要她们早点洗洗睡了,我今天来讲一个故事,跟大家以后的工作都有关系,但是比较沉闷,让大家好睡一点。 洗完澡,照例我睡大床的中间,今天念慈还是让欣儿、芊儿各搂着我的一只手听故事:明朝其实在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因为袁崇焕督师辽东尚未到任,已发生宁远兵变。起因是公家欠饷四月,四川与湖广军人于是先行哗变。士兵把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等缚在谯楼上。兵备副使郭广于是把官衙库房中所有的二万两银钱拿出发饷,并向宁远商民借五万两,哗变始解。毕自肃引罪自杀。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重镇都可已欠饷达四月之久,所谓「皇上不差饿兵」,国家需要士兵打仗时,是不可以让士兵饿着肚子上阵的,一个国家后勤保障都搞不好,不亡国只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也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其实背后的问题更大,也就是因为缴税的农民破产弃田逃跑了,国家已没人生产了,所以很多人说明朝亡国,是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所致,真是倒因为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