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_第244章 建国称王 三权分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4章 建国称王 三权分立 (第2/2页)

就说她可是主公在吕宋唯一的男方亲戚,一定要跟来。

    途中碰到几位战友,均觉得人生恍若隔世,若非主公点醒,而且一再地重视医学,何时老友可能就要不得而见了,人死如灯灭,人生求的是甚么?可能主公尚未有急迫性的想到,但是我要为我的战友们以及我自己说说,坦白的说就是四个字『功名利禄』。

    因此今天有了这个局面,虽然主公的功劳居多,但是我们也有敲边鼓的苦劳,所以虽然我们知道主公为人行事低调,但还是希望主公能顺从大家的一个愿望,『建国称帝』,也给我们一个名号,好光宗耀祖遗泽子孙。」

    我站起来说道:「李制军刚刚提到,这将是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了,你说我可能尚未有急迫性的想到大家的愿望,那是有一点点冤枉我,我是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愿望,但是绝对不会不去想到各位应得的荣耀,甚至我已想好了各项爵位的称号。

    但是『建国称帝』仍然要缓一缓,也给自己一个努力奋斗的目标,也不用三请三辞,我们说干就干,不必装模作样,先改成『建国称王』,就称『南海王国』如何?

    但是国家的体制仍以帝国的规制设置,只是国主是国王而非皇帝,现在我宣布首先是国家的体制,基本上,我认为采三权分立最适合中华民族的习性。如何做事要有人来做决定——决策权;做了决定之后要有人来做事——执行权;做了事之后要有人来监督——监督权。

    三权要能互相制衡,理论上讲这三权分别应是,最高决策机构是国民代表大会,执行者是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监督者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称监察委员会。

    现在国家正在草创阶段,政治组织不宜过度庞大,现在讲求的是精速实简,以实务为先。因事而立制,因制而求才,不需表面的装饰,只求实际的效果,权宜应变,始能事半功倍。

    此外名称也很重要,所以我决定分别用国代会(立法者)、国务院、纪检会(执法者或司法者)等中性的名称分别代表决策权者、执行权者、及监督权者。

    其次是封爵,刚才一提到过这是光宗耀祖遗泽子孙的大事,轻忽不得,封公的人依序以文正、文圣、文师、文胜、文光、文德、文质、文炳、文山、文深、文殊、文实、文龙,共13位。现在除了黄公爷,尚无人封公,黄公爷就改称黄文正公。

    将来要封公除非有重大功绩,否则轻易不授与公爵爵位,以免立了大功却封无可再封,升已无可再升,而使得相互尴尬,进而心存芥蒂。

    其次是封侯的人依序以,定远、致远、任远、悦远、见远、道远、高远、务远、行远、遐远、望远、修远、雅远、严远、卓远、殷远、雄远、尊远、贞远、玄远、思远、意远、追远、渊远,共24位。

    以上37人就是将来凌烟阁上的人物,封爵后就要找好画师,画好图像交给国家档案室收藏,若找不到满意的画师,可以找我画,但事先声明,我的画只有线条,而且保证精准,栩栩如生,但是没有油彩等。

    再次是伯爵及伯爵以下人员的封赏,暂不予设限,均由其主管提报,经吏部审核后,送给我批准即可。

    最后是有功人员的奖励、晋升、功勋徽章、公务人员及三军将士之待遇、编制等问题将由联合参谋本部提出建议案,交由下一次首长会议决议。但我有几项基本看法请列入考虑:

    一、有功人员的奖励、晋升宜及时,超过半年基本上实质意义就不大了。

    二、功勋徽章需要请人设计并与军服搭配,重点在雄壮、威武、贵气,凡参加此次撤退之军事人员都有一枚纪念勋章,有功人员再加送一枚功勋徽章,时间上不必急,做好更要紧,功勋徽章要由我本人亲自授与并为其配戴。

    三、关于公务人员及三军将士之待遇,最基层人员必须可以维持四口之家的基本温饱,最高阶公务人员及三军将士之待遇则为最基层人员的25倍为原则,以鼓励大家奋勇向上。

    四、关于公务人员及三军将士之编制,以目前编制为基准进行调配,原则上不再增加军队人数。但需另行增设特种及一般保安警卫,依目前状况约需八万人,与现有军队人数相当。

    五、因一般保安警卫工作性质不同于军人,待遇以军人的七五折计算即可。将来我国有了新的领地还要抽调一半以上的一般保安警卫赴海外工作,届时再调高海外新工作地点工作人员之待遇。

    六、以下是第一批封侯以上人员名单:定远侯施琅兼任海军元帅阶位比照院长,致远侯周全斌兼任海军副元帅及国务院长,黄文正公梧兼任国代会主席阶位比照院长,任远侯李率泰兼任纪检会主席阶位比照院长,悦远侯吴六奇兼任总参谋长阶位比照院长,见远侯郑袭兼任财政部、农业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阶位亦比照院长。

    七、公务人员之编制问题,以不因人设事为原则,现有佟佳氏八大家族合计520眷口,已在任远侯李率泰部安置,除原清廷户部侍郎温达,我已准备聘请他担任农业部事务副部长外,其余人员也都是人才,均可考虑安置于适当的位置。

    此外,此次因闽省各级地方政府投效而牵引之总人数已达五万余人,其中干练人才应不少,请相关部门积极为国举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