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_第266章 解救战友 解放东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6章 解救战友 解放东宁 (第2/2页)

主忠于明郑政权直言要与我国国主父子拚命,我国国主只好做罢。

    九月十七日陈总舵主与我国国主父子话别,我国国主从诸卫士身上收集黄金八百两,请陈总舵主拿回家权作meimei们出嫁添妆之资,当时的卫士有一半人今天就在现场,请一个个大声喊『有』,

    ……喊『有』声音此起彼落,甚是热闹……

    结果黄金八百两却被jianian臣说成八万两,硬要陈总舵主拿出来,子虚乌有之事,还能说得活龙活现,硬是伤人又是杀人。义士何清水先生潜逃回来报讯之前向陈总舵主表明身分,并请示有何事交代,陈总舵主只说:『我与郑家恩断义绝,因此与我国国主父子拚命一事收回。』

    ……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接着请王上为我们说几句话,请大家鼓掌欢迎王上!」

    ……全场掌声不断,悦远侯吴六奇与义士何清水先生一齐跳下大桌……

    接着我弓身一跃轻松上大桌,全场掌声大震,我压压手请大家稍息,我以狮子吼喝道:「谢谢大家的掌声,为了我民族的复兴大业,应该是没有个人恩怨的,我国此次收取东宁的工作,并不是为了私怨报复,而是有下面四项原因:

    首先,明郑政权多数人只顾争权夺利,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许多大有能力的人,被逼得无法立足,或被屠戮,或夺取有限的宝贵资源叛逃,明郑政权身边jianian臣盈朝,与永历帝当年的朝廷不相上下。

    家严此次的遭遇就是非常的典型,jianian臣们还没看到敌人就要投降以保身,待家严探出虚实,害怕遭受责罚,就来个恶人先告状,延平郡王郑经,这个「锦舍」也是个二愣子,轻易地就中计自毁长城。

    否则东宁地区有家严总制东宁撑个十几年还是可以的,但究竟于事无补,东宁地区实则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东宁地区更有甚者,前后两位延平郡王均好杀戮,臣下有不同意见,上位者不知珍惜人才,动辄杀戮,毫不手软。我国现有几位杰出首长,都曾是郑家的刀下游魂,没有逃脱而被杀戮的更不知凡几。

    我这里有一份清廷的资料,在郑成功死后仅一年十个月,其在大陆所建立的基业,即在郑经的手上全部失去。期间明郑人员降清计有文武官员三千九百八十五员,食粮兵四万九百六十二人,归农民兵六万四千二百三十名,兵将及眷口总数计十七万人,船只九百余艘,明郑政权的宿将叛亡愈半。

    其次,明郑政权总是不负责任、不顾大局、轻言毁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对友军见死不救只知明哲保身。

    永历八年(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两度相约会师于广东新会、肇庆,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图取广州,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往长江北伐,攻克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

    晋王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以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不顾大局,仍以趁势扩充自己的地盘为优先,因屡次失约而误了大事,使晋王损失惨重,对明郑政权也相当失望。

    第三,小有斩获即产生骄慢之心,大敌当前全无准备,必败之像不待智者而决矣!

    第一次北伐在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兵部尚书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却不识海象,遭遇飓风,损失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虽说天意如此无可怨尤。但长久混居海上,对于威胁最大的台风动向,一无所知,其实也不能全怪天意。

    第二次北伐在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十七万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攻克镇江、瓜洲,接二连三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斩杀满州正白旗主力四千余人。

    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

    明郑政权军队可战、能战,勿庸置疑;但只包围江宁府城时,骄慢之心即起,士卒与家人共同游戏于江边,晒网捕鱼毫不戒备,遭到清军绿营次级弱旅数千突袭,即被一击而溃,数万陆军几乎全被歼灭,大败而回,实属不可置信!

    但其实水师并未受损,却连会同作战的友军,已攻入安徽的兵部尚书张煌言部也不管不顾,害得张煌言部只能化整为零,由陆路攀山越岭,辗转千余里路逃窜回浙东,但已十不存一,差点立即解体。

    明郑政权对友军见死不救,做起来越发顺手,毫不愧疚。

    第四,东宁地区缺乏战略物资,无铜、铁矿,亦无马,因马匹在高温潮湿的环境照料起来非常困难,容易罹患皮肤病及腐蹄症,因此无法养马,煤矿只在北部有一些,但质量差,不适于炼铁。

    而且人口太少,估计只有十万不到!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戮力拓展开发东宁以外地区,十年后也难达二十万,人口太少要养近十万水、陆大军,人民生活太苦了。

    所以与其让它自生自灭,便宜了清廷,不如我军趁势收取,其实东宁地区人才济济,只是主政者太差劲,我军正是要去『解救战友!解放东宁!』。」

    解救战友!解放东宁!全场沸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