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_第306章 有恒产者 斯有恒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6章 有恒产者 斯有恒心 (第2/2页)

,200人;战船450艘;火炮750门、但弹药尚有缺额。保安警卫正积极招募中,其人数正是正规战士释出之数目。

    二、辖区动态,包括:原动员群众133,480人、早期中华移民42,282人、原住民257,490人、屯垦区数目240个、聚落数目212个、辖区内总人口数为433,252人。若包括正规战士则为470,452人

    三、困难及重要事项报告。粮食问题一直是东宁地区的隐忧,短期内尚无解。

    我问道:「如果保安警卫不再招募,而将部队正规战士37,200人,其中35岁以上、编余人员以及新招募之正规战士均改为保安警卫,三年内待遇不变,使正规战士缩减为25,000人,因为现在东宁地区已不是孤军对抗清廷了。

    究竟开垦、种植农作物也需要青壮劳力领头来做,藉此以厚植国力,情况会不会好一些。短时内的粮食问题,甚至将来所有的物资,均可以由中央政府来集中调度,各部只要各尽其力发挥其功能即可。

    改为保安警卫之正规战士,尽量鼓励其单身汉努力择偶、婚配、安家落户,成家立业,慢慢安顿下来,也便于管理统治。《孟子.滕文公上》有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茍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这里所谓的恒产,它除了固定的财产如房屋,土地等。此外,应该还包括父母、妻子、子女等亲人、一个稳定的工作、一个人稳定的兴趣特长、加上可以信赖的朋友等某些不明显的财富。

    如果这些东西是恒定的,那么人就会有安全感、有责任心,这会帮助他守住自己的财产,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财产,如此这个人就会安定下来,社会也就会跟着稳定下来。」

    父母亲大人同时表示:「认同此一作法,以东宁地区的现况而言,要招募到足额的保安警卫是有其困难度,而一些编余人员要塞到各部队,各部队也一再反映却有其困难度。

    此外,年龄在35岁以上、或新招募之正规战士均改为保安警卫应该阻力不会太大,究竟这些人员有些已渐渐退出主力队伍或尚未成为主力,因此各部队也应该会欢迎,因为正好可以趁机汰弱更新,成为精锐部队。」

    我继续说道:「此外,郑家二等亲以内的子孙,可以因其父兄对于国族的贡献,领有平均分配土地的一倍之土地,其余之土地必须还给政府,政府也不宜占有农地,农地应平均分配给农民,由广大的农民来创造财富,诚实纳税。

    郑家的子孙若凭其原有财富,而得以拥有较多的土地,政府要保护它免受剥夺,但是若纯靠关系强占之土地,则需全部没收归公,我们不需要无能力只靠关系的地主阶层,那是安定社会的毒瘤,明朝灭亡的主因,必须铲除。

    郑家的子孙若因而生活困顿无著者,政府可以辅导转业,或与原住民一样接受辅导,学习耕种,凭其劳力换取生活所需,简言之,过去的特权时期已结束了,每个人都生而平等。

    东宁地区唯一的特权阶级,只有延平郡王一人,他是世袭罔替的郡王,其余人都是平民,没有特权,二等亲以内的亲属只接受一些优容,其余一律平等对待。

    多出来的土地就分配给退伍下来的人,若仍有剩下就辟建为绿地,种树遮阴,让全民休闲多一个去处,供全民共享,绝不能让土地闲置成为荒地,遭受批评。」

    父母亲大人再度同时表示:「郑家的子弟过去一再要求授田,如今已占有相当规模的土地,大者有数千佃农,小者有数百佃农,成为政府分配土地之一大障碍,已经严重侵蚀政府之税基。

    若能趁机铲除,对于东宁地区之整体发展,尤其是粮食问题的解决功莫大焉,问题是其数万佃农现已沦为农奴,应如何处置,才能不使这些农奴流离失所,成为社会治安的问题?」

    我继续说明我的看法:「农奴之所以成为农奴,有一半的原因是为情势所逼,另有一半的原因是不知自爱自愿成为农奴的,照理讲郑家的子孙有义务为其生活负责,但事实上郑家的子孙现已自顾不暇,农奴已沦落到流离失所了。

    这次政府就不追究其沦为农奴的原因,一律辅导再次授田供其开垦,待遇与原住民相同,各凭其劳力换取生活所需,以后若再度沦为农奴,政府仍会再度辅导再次授田供其开垦,但是待遇将更为严苛。

    在辅导期间所需之粮食供给,政府一概承受,但若三番二次沦为农奴,则以流民处置,政府将不再辅导,并剥夺其财产处分权,成为社会的寄生虫,仅能靠打零工度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