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91?税赋 (第1/3页)
当西北军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足有近十万人马驻防的宛州城这个消息彻底传开后,让众多持观望态度的江南世族都为之震惊不已。 他们震惊的不止是西北军的强悍,还有镇国公宁志远的杀伐果断。 面对全是汉人军队以及平民驻守的宛州城,这位西北大将军却说打就打,毫不手软。 如此凶悍果断的脾,让一众江南世家大族都感到胆寒。 几天后,一个再加劲爆的消息又传来了。 淮南地区势力最大的商、钟、段、米四大家族,被镇国公兼监国大臣宁志远以谋反串连的罪名关进了大牢。 紧接着两天后,商、钟、段、米四家家主以及原宛州指挥使田益光等高级军官经当地官府审判后,被当众处斩,其家人全部贬为军户,家产也被一并没收。 就这样,这四个盘据淮南多年、历经数代的四大家族,就此败落、家破人亡。 消息传开后,更是让一众江南大族心惊胆战、人人自危。 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这已经是宁家手下留了。 真按宁志远的脾,对于这种企图起兵造反的家族,他一向是奉行斩草除根政策的。 不仅是本家,就连整个家族也要一并铲除才肯罢休。 当年宁家在东北整治地方豪强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凡是敢动用私兵对抗西北军的家族,一律灭族了事。 这回宁志远之所以手下留没有将四大家族全部灭族,其实是小女婿池非劝住了他。 池非其中一个份就是个报头子,而江南这块地方更是他派去探子最多的地方。 因此他很清楚,在油水充足的江南地区,世家豪强的数量远比东北那边要多得多。 而且许多大家族通过子女联姻、合伙做生意等方式相互串连勾结在一起,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 假如还像以前一样将犯事的世家直接灭族的话,很可能会着这些江南大族真的联合起来一起在背地里造反。 所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虽然西北军在正面战场上战无不胜,但对于这些来自于江南各族的种种谋诡计,有时还是防不胜防的。 至于说要把这些世家大族全部杀光,那更不可能。这事当年一代枭雄曹就曾做过,结果发现根本就行不通,而且后患无穷。 因此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要搞连坐这一,只对本家动手,尽量不要牵连到整个家族。 就连在处置本家的具体做法上,也要尽量采取只追究原凶,不祸及家人的做法比较稳妥。 也就是说,只把有份参与事件的人问罪,该斩的就斩,不必留。 至于犯人的家属如何处理方面,池非极度不赞成将犯人妻女没入官,其余男丁流放千里的做法。 这种处置办法不仅极不人道,而且容易滋生后患。 万一流放的人在半路逃走的话,或许很多年后就会出现像颜北清这样一心想要报仇而不择手段的人重新回来搞风搞雨。 为了防止犯人家属心生报复,最好的办法是将犯人家属全部贬为军户。 大魏的军户全是些被判有罪的犯人家属,他们被判充军后就成了军户,五代后方可转为平民。 这些军户本质来说就是军中的农奴,他们要负责给军队耕作田地,军粮。 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加入军队成为士兵,只要连续三代都在军中效力,就可以提前变为平民。因此还是会有不少军户的孩子选择当兵这条路。 同样道理,将犯事本家的家属贬为军户,就能让他们在军队的监视下贡献劳力,带罪立功。 假如经过五代人以后,这家人还想要为当年犯事的曾曾曾祖父报仇的话,那也算是万中无一的奇人了。 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就算是为了家里的子孙后代着想,也不希望他们再继续走报仇雪恨这条绝路。 这种将犯人家属贬为军户的做法远比将犯人妻女没入官、男丁流放千里的传统做法要好得多,而且还能为军队增加劳动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宁志远听完小女婿的建议后,觉得颇有道理,这才手下留,只追究商、钟、段、米四大家族的本家主犯,没有把整个家族一并灭族。 但即使是这样,宁志远的雷霆手段还是让一众江南世家大族感到惊恐不已。 对于这位西北大将军的脾,他们总算是初见端倪了。 而在淮南这边,刚刚才处置完商、钟、段、米四大家族的宁志远,可谓是风得意、喜笑颜开。 不愧是淮南地区最为有钱有势的四大家族,这回从他们家中抄出的财物和存粮,其数量比他预想的还要多出许多。 这一下,为土匪头子的宁志远可算是宰到了四头大肥羊,一连几天心都好得不得了,见谁都是笑。 宁志远从来就不是一个小气的将领,深知赏罚分明的道理。 就跟当年在东北整治地方豪强一样,他按官位等级给每个下属将领分发了数额不一的财物作为奖励,就连普通士兵也一口气加了两个月的军饷,一副人人有份的架势。 这一下,更是让全军将士欢欣鼓舞、喜气洋洋,个个都恨不得再遇到几头这样的肥羊。 池非分到的那份是数量最多、最为值钱的上等货色。 不说别的,光是每颗都有拇指大小、通体浑圆的南海珍珠所串成的项链就有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