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回西伯侯浮化羑里 姜子牙初下昆仑 (第2/3页)
周到地方吗?” “啊,侯爷,小民怎么敢这样说?” “那么,敢问老人家,那你笑的是什么呢?” 那个老者就回答了,“侯爷,你此卦虽是准确,然你每次只能卦一样事,而且还繁琐,极不方便遇急事来求的人,此间东南,百来里路,有一人,只需看你一眼,就知你的来意,报上生辰,年月,就能知道你的生死祸福,前程往事,一生命运,他还善看风水,前些时,我家中有一头老牛丢失,听人说有这么个人,就特意去了一趟,到了那里,人们排队相候,我就有点着急,谁知那先生看到了我,就对前面的人说:‘各位,事情不是怎么着急的,先让一让这位老者,他路远,离这百十里路程,清早跑到这里,实在不易,家中必然丢了重要的东西。啊,前面的人,不是很急的,且让一让他。’听了他的话,众人都纷纷相让,这才论到了我,啊,不然的话,就是排队等待到天晚,也不一定论到我,侯爷,你说此人神不神奇?” 西伯侯道:“果然是神奇,敢问老者,他又是如何为你起卦的呢?” “侯爷,当时,我坐在那位先生面前,他只问了我三句话,,第一句,你家是此西北哪里人?我答是羑里城北人,第二句,他问我丢了什么东西?我回答说是耕牛,第三句,他问几时发现丢了的,我答末时,那先生就催我赶快奔回走,沿山沟一直奔西北找,早一时辰有牛,迟一时辰无牛,当时,我是卦金都顾不得付,就赶紧奔回走,果然不出那先生神算,在我家后面,一个多年没去过的山沟里,找了回来,若是找的迟了,只怕真是无牛,我去的时候,那沟对头的几只老狼正虎视眈眈,侯爷,你说险是不险?” “果真是险。也真是神了,啊,敢问老人家,此人何在?” “侯爷,那日课金我尚还来不及给付,正思量着隔日前去,若是侯爷高兴,小人愿前带路。” 姬昌听说世上还有如此的人物,喜不自禁,思量着怎么能见上一面,结识一下,也不枉来人生一世。只是他今为待罪之身,朝中有些人的眼睛时时刻刻在盯着,他又怎么能够脱身离开这里呢? 既然脱身不易,姬昌就托那位老者带话给丞相比干,请比干丞相前去寻访,啊,如此人才,乃稀世少有,实不易得的,当为慎重珍惜,成汤江山有此人才,必能千秋万载。 “啊,老人家,我前去极为不方便,请您为我传个话如何?今后我必有重谢。” “侯爷,小民愚笨,只怕耽误你的大事。” “老人家,你放心,此去路上,我自安排人暗中护卫于你。” 到了此时,老者无可推脱,应了下来。 西伯侯怕比干丞相有误,特拿出信物一件,乃是一玉佩,交与老者,比干丞相见西伯侯极为重视此人,乃用心打听,知道此人现就住在宋家庄,离朝歌不过三十五里路程。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外号飞熊,在当地名声已经很大。 比干丞相想,虽则如此,此人或是浪得虚名,当专程访问一次。 各位,这姜子牙乃东海许洲人氏,少年时家贫,父母早亡,游逛与市井,结交了几位朋友,这些朋友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都有,子牙时运很背,混到十六岁,依然是一无所有,人混得却是骨瘦如材,冤债缠身。 不得而已,他背井离乡,到了宋家庄,结识了宋异人,两人都是闯江湖出生,义气相投,焚香八拜后结为磕头拜把的弟兄,宋异人年长姜子牙八岁,为大哥,初时,两人年轻,偷吃扒拿的事情都干。 有了钱他们两人就整日游山玩水,混迹江湖,不欺意间,给宋异人又发了一点小财,倒把姜子牙让人上眼。 呵呵,偷驴的没抓住,看到了拔橛的,苦主自然是紧追不放,姜子牙没有办法,只有远遁他方,到了昆仑山脉,遇着一个老道,那老道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而且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星际变化,潮长潮落均了如指掌,善于运用闭气的法门,跟随着他学习各种法术的弟子众多,他的门下自然也是三教九流都有,但他不糊涂,识人才,善于安排弟子,让他们各尽所能。 姜子牙初次见到他时,正逢一头疯牛行凶,那老道年数虽高,然功力还在,发掌后轻易的就击毙了疯牛。 当时,姜子牙是敬佩不已,虚心求教,叩头拜为师尊,那老道见子牙秉性好,资赋好,就有心调教,使他改邪规正。 收了子牙后,老道也不吝啬,有问即答,依照子牙之才,安排他在后山炼制丹丸,空闲之余又传授些道德真言,子牙那一班师兄弟,经过他的调教,皆是能言善辩,胸怀大志。 且说子牙,在老道的教授下,山间苦苦修行,不念红尘滚滚,不贪富贵如云,不知不觉过了二三十年,渐渐磨却心性,对少年事后悔起来,更是感激老道的用心良苦。 老道却是日渐衰老,这日,把众多弟子叫到跟前,言及往事不胜唏嘘,有生之年空怀抱负,没有明主可投,今已老迈,而弟子皆学有所成,希望他们都能下山去闯一闯,为老师扬名吐万,也不负平身所学。 唉,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总有悲欢离合。 子牙与众位师兄弟是含泪而别,一步三叩离开昆仑山,离开多年的玉虚观,下山以后,子牙才想起,只知师傅道号元始,还不知师傅真正名讳,今后无法传播英名,后来,子牙曾联系其他师兄弟,可惜皆不知师尊真正的名讳,再去昆仑寻访,老道亦已不在,没有办法,子牙对后世弟子言及师祖,只在道号后加上天尊两字,为元始天尊,而其真实大名再也无从知晓。 再后来,姜子牙得武王封地在齐国,在齐鲁之地传道,传播师尊的道德,流传了几百年后,被曲阜之地一人得到了精髓,此人姓孔名丘,字仲尼,家中兄弟排在第二,所以又叫孔老二,孔丘孔老二,后世之人又尊称孔子,孔子得子牙道德的精髓,就在齐鲁大地弘扬,并传了七十二贤人,使他的英名传播了两千几百年,孔子虽去,后世追宗颂祖,仍道元始。 呵呵,我中华的儒家道化根源只能追寻到他了,所以,后世之人颂扬一切,都以元始开端,一元复始,但元始的真实姓名却是无人可知。 哈哈,这一节多是笑谈,趣话,至于正文,各位且接着看。 姜子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