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陈罗平】 (第1/2页)
鹤洞南桥西路。 一条长陵市著名的古玩街,许多游客和文物古玩爱好者,都喜欢闲着无聊就来逛逛。 毕竟这里面东西也是参差不齐,虽然捡漏的情况很少,大部分都是伪劣品。 但也正因如此,售价基本上都不会特别高。 即便是普通的老百姓小资家庭,也有足够的资金过来这边淘一些精致小巧的古玩。 陈罗平便是碰巧在几年前在附近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定居下来,慢慢地就也喜欢上了过来逛古玩街。 那些所谓的“专家”,把纹路、材质、形状吹得天花乱坠的,仿佛不买就要错过几个亿的石头。 还有某某将军最爱,正宗清末官窑、清朝民国时期瓷器。 这些都是忽悠小白的最为经典且常见的商品。 基本上都是交的“智商税”。 陈罗平从一开始的随便玩玩,后来陆陆续续发现自己被骗,开始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还有观看各种专业电视节目,捡宝鉴宝栏目。 以及在网上的古玩论坛聚集地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这五年下来可以说已经从一名小白,摇身一变成为了外行人眼里的资深人士。 当然,这个行业水很深。 别说五年,即便是十五年,二十五年,仍然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懂。 看走眼被人忽悠的情况,什么时候都会存在。 但随着自身的能耐眼力一步步上涨,对古玩藏品的鉴赏能力有了提高,自然也就有了信心,三年两载里还真的就曾经捡过几次漏。 如此便把前些年交的“智商税”给赚回来了,而且还小赚了一些旅游钱。 陈罗平的脚步匆匆。 他这次相中了一家名为“秋水阁”的一尊小小的玉鼎! 正所谓一言九鼎,鼎盛王朝,鼎力相助! 这“鼎”想来被赋予了各种显赫尊贵的意义,是国家的象征,乃至立国重器。 当然不同时期的“鼎”的价值含量也是各不相同,而且要根据许多细节纹理,包括形状大小去追本溯源,分析出年代意义价值和真伪。 才能真正地定断该项文物的是不是值钱,又值多少钱。 为此,他已经来回走了有五六趟,前后各在观察,又回去查询各种资料,来确认自己相中的那尊玉鼎是不是正品,值不值得自己出手。 但毕竟这东西价格不菲,所以他显得极其谨慎。 终于大概十多分钟,陈罗平来到了“秋水阁”,进门就听到了老板的笑声。 “哎呦,陈先生,又来了啊!” 这都已经是四五次登门了,当然双方也比较熟。 老板很是客气地笑了笑:“您自今儿个看,该介绍的我也都介绍了,您也跑那么多趟了,我看要不今天就拿下!” “不是我跟您吹,这玩意前两天也有一位客人相中了。” “我看人家也比较有研究,说明您眼光还是没问题的,那位客人也是约了这两天带人过来帮忙鉴赏鉴赏。” “这如果看上了,下回您再来,可能玉鼎就要被买走了。” 陈罗平这笑了笑却没有说话,他知道老板说的话是最不能信的,无非就是希望自己果断出手买下来。 关键是他来回那么多次,仍然没有把握判断出玉鼎的真伪。 “三万吧!” 陈罗平笑着开口道:“三万我就带回家!” 老板正在低头敲着微信,然后抬头笑道:“陈老板,三万能卖,我早卖给您了。” “这我也不怕说实话,你来那么多回了,肯定也是喜欢!” 老板很是认真地上前打趣道:“这我收回来的时候,也是这个数的!” 说罢,他竖起了四根手指! 然后恍然摇头笑道:“再说了,你总得让我赚点吧,对不对!” “我也不差这点钱,不可能低价卖了,再说您来的越多,我就越觉得这玩意他就是值钱。” “说不准回头我还自个儿收藏起来,不卖了!” 陈罗平也是叹了一口气,说实话他确实喜欢也觉得这尊玉鼎特别有价值。 但毕竟没买回去也不敢跟其他人说。 正如老板所言,要是真的能够断定这是真品,而且极具价值,对方也不会卖。 所以来来去去,就看谁的眼光好了。 除非说你认为自己的眼光比人家老板要出众,能够看到对方看不到的东西,确认藏品超出目前的售价,那就可以果断出手。 当然这都是极小概率的事情,毕竟人家藏品店的老板就靠这玩意吃饭的。 见多识广更为专业。 陈罗平也觉得再这样下去意义不大,他这两个月不停地学习关于玉鼎的资料,如果对眼前藏品的判断也有了比较大的把握。 他果断地开口道:“三万八,也不要墨迹了,一口价直接成交!” …… 说时迟那时快。 店里头突然走进了两人,一老一少,年轻的大概在三十岁出头,年纪大的有五六十岁的样子。 两人进门就是直接冲着这尊玉鼎过来。 “三叔,你看就是这尊鼎,我也看过几次了,觉得可以出手!” 被称作三叔的长辈很是专业认真地掏出了放大镜,并且戴上了手套,很是专业地研究着这尊玉鼎。 店铺老板这才开口笑道:“这不,刚提到就来了。” “他们就是我跟你说的,也看中这尊玉鼎的客人。” 陈罗平倒是有些好奇地在旁边,想看看对方到底能说出个什么。 只见三叔越看越认真,表情越来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