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无题 (第2/2页)
烦了。 这三岁小儿是私生子,史姓歌姬身份卑贱,要是纳入苏家,恐怕要为士林嗤笑,要是不认,又会被人说始乱终弃,为世人嗤笑。苏迈左右为难时,刘伯阳这时来信了,表示愿意调和此事,希望苏迈给三岁小儿赐名,然后由他牵线将此子过继给梁师成,继承梁家香火。 苏迈思前想后,发现这事如此处理最好不过。苏家这些年多亏了梁师成暗中照拂,要不然他们几兄弟也不会活得这么滋润,诗酒自娱、耕读课子都是要钱的。他们四兄弟心里都清楚,不管梁师成是不是他们的血亲兄弟,这份情必须承。现在把苏逵的私生子过继给梁师成,即能掩饰苏家丑闻,又能卖个人情给梁师成,两全其美,只是苏家需要出来背书一番。 背书这事的确让苏迈犹豫了一番,可仔细一想,苏家不出来背书,暗中承认这小儿是苏逵私生子,这事就失去一半的意义了。但是刘伯阳给找的借口非常合适,说此子生父乃苏家世交,现在身在偏远州县,苏家替他做主,赐名庶子,过继别府,也说得过去,里里外外都照顾到了。或许会有一些猜疑非议,但总比丑闻被扒光了要强。难怪人家中进士是晚辈,做起官却比苏家一门都厉害。 梁师成接到刘伯阳的书信,知道事情原委后,差点被这美好的消息搞窒息了。苏逵是苏学士的第五子,他的私生子过继给梁师成,等于变相承认梁师成也是苏家人。因为过嗣一般都是族内血亲之间才有意义,三岁小儿过继给梁师成,立为嗣子,也是这个意义。 刘伯阳也因为这事,托嘉德帝姬找到了圣人,委婉地进言,说梁师成总管内侍,侍奉宫内,兢兢业业,尽心尽职,现在有机会传嗣香火,宫里总得有所表示。圣人一听,这事说得在理,梁师成现在是官家最宠信的内侍,又跟自己女婿打得火热,这种锦上添花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当即以后宫之主的名义向官家进言,给梁师成还没过继的嗣子讨份封赏。官家自然满口答应了。 “守道,过继一事定在什么时候?“ “回官家,我请神宵宫的真人神仙们帮忙算过了,九月十二是大吉之日,奴才就定在那天了,已经通知了苏家。届时唐相帮忙主持,驸马也会借着进京述职的机会过来参加。” “那就好,守道,你这也算圆满了。”官家感叹道,梁师成天天在身边伺候,二十多年了,也相处出感情来了。至于唐国维刘伯阳与他交好,官家也不放在心上。唐国维与梁师成、高俅以前就结识与潜邸之中,关系不一般,官家是知道的。至于刘伯阳,官家一直都觉得,这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所以才折节交好自己的家奴。 扯了半天闲篇,官家终于又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守道,驸马的奏折还说了什么?” “回官家,驸马审讯了被俘获的贼酋,获悉,淮西苏大郎,河北张迪和高托山、济南孙列、大名府杨果、密州徐进,都在招揽各地强人匪盗,聚集兵甲军械,密谋造反,伺机发作。” “什么?还有这些事?地方州县怎么不报知?”官家吓了一跳,这是沿着大河南北遍地烽火的节奏啊。 “官家,州县地方那些官员心思你不是不知道,报喜不报忧,不到事发,绝对不会让官家你和中枢知道的。这些逆贼都是江湖中人,互相通气呼应,所以驸马才从被俘的贼酋口中得知。” “这些废材!”官家也很痛恨那些光拿俸禄不做实事的家伙,但是天下还要靠这些人治理。有了这些尸位素餐之徒做对比,官家才越发觉得唐国维、刘伯阳这类既能办事,还能满足自己“小小愿望”的干臣能吏是多么的难得。 “对于这些蠢蠢欲动的逆贼,驸马怎么说?” “官家,驸马说了,还是希望尽早扑灭这些逆贼,以免大军北伐时有后患之忧。” 官家坐在那里沉思半晌,正月间,金国使节李善庆到达汴梁,作为宋国遣马政、呼延庆出使金国的回应。经过朝议论,宋国正式确定联金灭辽的国策,并且遣派赵有开、马政等人跟同李善庆回金国,正式结盟。但是赵有开刚到登州就病死了。 这时河北前线传来消息,说辽金两国已经和谈。辽国割让大片土地,封金主为东怀王,两国罢兵。接着河北又传来谍报,说辽主一副亡国之君相貌,灭辽指日可待。于是蔡京、蔡攸父子进言,说不如遣善面相之士出使辽国,观辽主面相,如真是亡国之君,可撇开金国独立灭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