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户籍改革 (第2/2页)
现了。 京师是一个拥有很多权贵的城市,所以这个城市的服务业也是比较发达的,在古代的世界各国中,服务业最发达的自然就是中国了。 见一群找工作的百姓围在皇家矿业公司那边,左右棚子里坐着的民企招工人员坐不住了。 “永茂纺织厂招供了,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啦!女工每月2元,男工每月3元。”一个刚成立的纺织厂老板大声吆喝,结果竟无人理会。 这工资太平庸了,毫无吸引力,现在京师满大街都是这种待遇的招工,其中不少工作还比较轻松。 “李记窑厂招供,男工一月4元,名额有限,要来趁早。”边上一家窑厂的老板却是大声的喊了起来,马上呼啦啦的就一群人围了上来。 “采石场招供啦!每天工钱三十五文。” “饲料厂招供,每天工钱四十文!” 现场的民资老板们纷纷叫价,一群前来找工作的老百姓却是左顾右盼,一会跑过来,一会跑过去。 实在是没人啊! 再不抢就招不到工人了。 现场招募的工人既有临时工,也有长期工。 临时工的工钱,不超过四十文都没人去了。要知道,皇家基建公司、盐业公司这些单位的临时工,每天就有三十文的工钱。如果是在城内,那就只包午饭。如果是在城外施工,则是包一日三餐的,伙食还挺不错。 民资商人为了招到工人,现在也开始流行提供伙食,只是伙食显然不如皇帝那么大方。而且给工钱的时候,皇家企业从来都是极为爽快的,而民资老板就未必能给得那么爽快了。还有碰上工伤的时候,皇家企业是非常负责的,民资就未必了。 所以民资商人招募的临时工,工钱不比皇家企业高出十文钱的话,在这劳动市场里基本上是无人问津。 最重要是,到皇家基建公司的工地上去当临时工,不用看东家脸色,做活只要肯出力就行。时间安排也十分自由,到工地上只干半天的活都可以结算。给那些民资老板做工,说不定还要看脸色。 京师的商家哄抢工人的新闻,很快就登上了报纸。 随着建设的持续展开,不仅是京师出现了用工荒,连北直隶各地,也都陆续出现了用工荒。 一股新的民工潮迅速酝酿,很多商家并不愿意出那么高的工钱,所以当地没有工人,可以去农村招工啊!农村招不到,可以到外省去招啊! 大明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 而朱由校则在三月底,成立了北直隶民政局。开始正式改革户籍体系。 新的户籍体系,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还是妇女,一律都要登记造册。但采取宽松的户籍政策,即外省百姓在北直隶落户,以及农籍转工籍,工籍转农籍、商籍之类的都非常宽松,而且大多业务免费。 其中工籍不用再出徭役,暂时无税,日后则要征收个人所得税,暂时先把人口统计出来再说。 为了彻底消灭黑户,朱由校很快就决定改革平价粮政策。 之前推出平价粮政策,因为没有对户籍系统进行改革,为了避免需要的老百姓买不到平价粮,所以采取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现在既然对户籍系统进行了改革,只要与平价粮挂钩起来,很快就可以消灭黑户。 黑户是因为怕交税,所以才隐匿户籍,多是底层无产阶级工人。有资产的,都要办理官方契约,自然不可能是黑户。 那么黑户只有办理了户籍,才能买到平价粮,那么显然就不会有黑户了。 “李朝庆,马上拟旨。即日起,取消平价粮销售,改为按户籍申请。但凡没有房屋、城市土地,以及在农村拥有土地不超过15亩的工人,都可到民政局申请平价粮配额。有房屋的百姓,收入不超过每月3元的,也可申请平价粮配额,但要先开收入证明。配额按人计算,青壮男子每月50斤,老人、小孩每月20斤,妇女每月30斤。” “是,皇上。”李朝庆连忙拟旨,一番润色之后,将政令发给内阁施行。 这个平价粮政策就较为靠谱,高收入群体必然会具备一些资产,起码一栋房子是有的。所以无产阶级必然收入不高,或是在攒钱购买房产,这些群体享受平价粮政策都没问题。一些进城的农民工,在农村还拥有一部分土地,一般大多都抛荒。低于15亩也可以享受平价粮配额,主要是照顾这些农民工群体。 再有一部分低收入群体是本地居民,有祖辈传下来的房子。这部分群体,享受平价粮则需要开收入证明,则会稍微麻烦一些。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