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王府话婚事拒说亲 宝翰堂说教二幼弟(6.5k) (第2/3页)
,您想想还有比我更合适的吗?” “可是那,可是那……” “您也别担心,那洋人也不是吃人的恶鬼,和咱一样,一个鼻子俩眼。路也没您说的那么远,坐船加走路也就一个半月。” “是这样么?”刘佳氏稍稍定了定心。 “可不是,就头几年,前年和大前年,德皇的弟弟亨利亲王还带着他的王妃两次来过胶州,就山东那窝儿。” “那你的婚事?” “额娘你想,此番出国,必然会和洋人拉上关系,就凭这层关系,太后也不会让我在家闲着,如此必然会重新给我指婚好拉拢儿子。” “这么说也不见得是坏事?算了,就按你说的办吧。” 刘佳氏又和载伯涵聊了一会便回去了,载伯涵送走刘佳氏,看到明间有座西洋钟,已经是下午1点半了,他感到自己饿的都能吃下一头牛了。 急忙叫来张寿给他换上衣服弄来吃的。载伯涵狼吞虎咽的吃完午饭,肚子虽然饱了,但嘴里却不是滋味,说实在的,王府里的饭真难吃,食材虽然都是上等的,但这手艺连学校食堂的大锅饭都差着十万八千里。难怪有“醇王府里的饭菜中看不中吃的”定评。 不行,得自己弄个小厨房,一年到头吃这样的饭得疯了。 想起小厨房,载伯涵便想起了未来将要成为他的福晋的荣禄之女瓜尔佳·幼兰。刚才找到的资料上便介绍了自幼娇生惯养的瓜尔佳氏吃不惯醇王府的菜自己弄了个小厨房。想到这,载伯涵不由得好奇这位未来的福晋是怎样的一个人,便忍不住打开系统搜了起来。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瓜尔佳氏仅比载伯涵小一岁,在这个时代算是个老姑娘了,不过从载伯涵的眼光来看还是一位青春少女。 但关键是这位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太特立独行了,不但性格活泼,脾气火爆,喜扮男装,骑马照相,打牌、喝酒、抽烟样样都会,还很不安分,辛亥革命后心心念念要复辟,用财物拉拢军阀还常被中间人骗。自尊心极强,后来被端庄太妃严厉训斥,竟回府后吞鸦片自杀了。就这性格脾气,放到载伯涵前世估计没几个敢惹的。而且搜到的照片那样子实在闹心,虽说有化妆和照相技术的问题,但底子最多也就一般人。 发现瓜尔佳氏竟是如此一个“妙人”后,载伯涵实在是说不出话来了,真是被吓到了。 但回想一下,好像原主记忆中的瓜尔佳氏和自己资料上的有些出入。 “张伴儿,荣禄荣大人家的姑娘你听说过吗?” “回王爷,奴才听说过,那可是位奇女子。据说她美若天仙,就连洋人都夸赞她漂亮。琴棋书画样样不差,骑马打枪不输男子,喜好照相。最厉害的是她十二岁就开了一家中国兴业银行,百文钱就能开个户,还有利息,北京城里不少人都往里存钱呢,据说分行都开到南方去了。” 张寿的回答令载伯涵诧异不已,从这位瓜尔佳氏的行事上载伯涵看到了穿越者的影子,这事儿有意思了。 不过载伯涵又有些担心。如果瓜尔佳氏真是穿越者,还弄出来这么大的的场面,根据“蝴蝶效应”,今后的历史走向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而且有第二个穿越者就可能有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穿越者越多对历史走向的影响就越大。 到现在载伯涵还没有确认这个时空和前世是同一个世界还是平行世界,只是根据记忆和搜到的资料对比来看,除了瓜尔佳氏外并没有什么偏差。但愿瓜尔佳氏只是一个特例,载伯涵默默地祈祷。 来到宝瀚堂,载洵、载涛就到了。行过礼后命二人坐下,随后就问起两人的学习情况。两人倒是对答如常,让载伯涵松了口气,看来醇王府的家教还是不错的,两人都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载伯涵看着眼前这俩便宜弟弟,若是日后真的成为摄政王,这两人就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了,得好好培养一番才行。先给他们加几门功课吧。 “你俩的国语学的怎样?”载伯涵又问道。 这里的“国语”指的是满语,清代的皇族都要学习满语,继承了原主记忆的载伯涵也已经精通满语了。但载伯涵觉得学这真没用处,纯粹是浪费时间。等以后掌了权,把那些会满语又没啥真本事宗室都通通打发他们去翻译档案去,把清代那些满文档案全翻译成汉语,再让他们自己建个满语培训班,谁爱学谁学去,只要有人能看懂满文档案就行,还省得那些宗室瞎捣乱。 “这,学得还行吧。”载洵有点底气不足地说着,载涛则说:“没问题,要不您考考?” 载伯涵顿时了然,看来载洵涛学得不错,载洵就差些了,也是满文这种没人用都快死了的语言,确实没几个愿意学的。 “哎,算了吧,国语的学习就慢慢来吧。” 听到载伯涵说不用考校,载洵松了一口气。 “国语可以缓,不过有件事不能缓,赶明儿我再给你俩找几个老师,学一学数学还有洋文,载洵你学英文,至于载涛你就学德文吧。” “啊?要学洋文?哪的洋文?数学?是算学吗?”载洵听到要学洋文有点迷糊,载涛却是眼睛一亮。 “没错,就是算学,同文馆里学的那些,听说过没有?。” 听到这回答载洵有些傻眼,载涛也有点迷糊了。“听我说,国家现在这个样子你们也见了,说句难听的话,说不准哪天咱就都要成亡国奴了。”载伯涵神情严肃地说道。 两人被这话吓了一跳,载洵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五哥,您别吓我呀,”载洵慌了起来,“洪杨之乱咱们都不挺过来了吗,现在乱党又不成气候,难道您听说有谁要造反吗不成?难道是袁世凯?” “你说的是亡大清,我说的是亡中国。”载伯涵平静地解释。 “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知道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吗?” “知道。”载涛点了点头,而载洵则直摇头。 载伯涵说道:“我接下里说的话自己记得就好,别往外传。说句犯忌讳的话,现在咱中国不但到了亡国的边上,离亡天下也不远了。亡大清不过是亡国,亡中国可就是亡天下了! “说不好听的,咱大清朝就算真亡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