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费周折徐建寅到来 相谈欢伍桐山倒霉 (第1/2页)
永定门外马家堡车站上一列火车缓缓地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五个人,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对为首的老者说道:“爹,到站了。” 其实老者也不算太老,看上去也就六十岁左右,身材有些富态。 老者点点头,观察了下周围,提起大皮箱就朝站外走去,其余四人也都提着皮箱赶忙跟上。 “爹,箱子那么重我来提着吧。”汉子对老者说道。 老者摆摆手示意不用,但汉子还是不分由说把皮箱抢了过来。 “爹,还是这火车方便,可惜卢汉线还没修好,不然咱们坐火车来多方便啊。” “的确,这铁路实为国之利器,可惜国人尚不能自行修建,只得倚赖洋人。”老者不由得感叹着。 一行人来至永定门外,见城门口有一队洋兵站岗,进城者都要接受洋兵检查。 看到这一幕老者不禁皱起了眉头,“哎,堂堂京师,首善之地,竟沦落至此,令人痛心。尚武,你可认得那是哪个国家的士兵?” 原来老者便是徐建寅,距徐建寅收到载伯涵的电报已经一个多月了,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实在是交通太不方便。 原来徐建寅收到电报后花了六七天的时间打理好一切,便带着二儿子徐尚武和四个学生上路了。由于从汉口至卢沟桥的卢汉铁路尚未修通,一行六人只得先从汉阳坐船至上海,在上海盘桓数日才乘上北上的轮船。至大沽下了船,便发现整个天津已是洋人的地盘,本想快快离开,但花费了数日才买到车票。虽说雇辆马车赶路或许能够更快到达京师,可现在兵荒马乱,还是火车令人放心。 再说徐尚武仔细看了看说道:“爹,是德国兵!” 徐建寅又皱了皱眉头:“找个地方给我更衣。” 徐建寅换上四品常服领着五人朝城门走去,城门的德国士兵见徐建寅的打扮只是简单的检查了一下便放行了。 但跟在徐建寅一行人身后挑着担子的青年汉子却被拦住了。徐建寅见状皱紧了眉头,示意徐尚武去处理一下。 徐尚武上前朝德国兵比划了几下,指指自己又指指青年汉子,表示他们是一起的。几个德国兵见状一商量,便一挥手让年轻汉子进城。青年汉子急忙挑起担子,跟着徐尚武一起进了城。 “草民谢过大老爷!”进了城后,汉子没有离开,反是跟在徐建寅一行身后,离城门稍远看不见洋兵了便快走两步抢在了徐建寅身前,双膝跪地连磕三个响头。 “快快请起!”徐建寅吓了一跳,赶紧双手将汉子扶了起来,“不必如此,都是朝廷和我们这些当官的不好,让你们遭此大罪。” 青年汉子是千恩万谢,最后是主动挑起了两个皮箱,帮着他们挑到了住处。 什刹海北沿醇亲王府。 “这位小哥,请代为通传,候选道、汉阳钢药厂总办徐建寅求见。”徐建寅带着自己的儿子徐尚武递上了名帖。 “你等着。”苏拉拿着名帖进去了,不到五分钟出来一名六品回事官,“是哪个要见王爷。” “这位大人,本官候选道、汉阳钢药厂总办徐建寅求见王爷。” “候选道?你回去吧,王爷今天不见客。” “还请代为通传。”徐建寅见状再次请求支援并递上了银子。 回事官看了一眼,“王爷今天没空,要不你改天再来。” 徐建寅见状不由得苦笑,果然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是王爷召我前来的,麻烦还是通传一下。”说着把载伯涵发的电报掏出来递了过去。 接过电报一看,立马笑着说道:“原来是王爷的客人,早说嘛,我这就去通传,您先进屋喝口茶,歇歇脚。” 不一会儿,徐建寅见几个人匆匆赶来,为首的是一身材不高的年轻人,刚才的回事官就跟在后面。 “徐先生远道而来有失远迎,失敬失敬。”还未走到,年轻人便拱着手说道。 “这是我们王爷!”回事官见徐建寅父子发着愣便着急得喊了一声。回事官这会后怕不已,还好刚才没得罪徐建寅。 “下官候选道徐建寅叩见王爷。”徐建寅大吃一惊,急忙跪地行礼。“草民徐尚武叩见王爷。”徐尚武也慌忙跪下。 载伯涵上前扶起徐建寅道:“徐先生客气了,我是早就盼着你来了。”说着便亲自引着徐建寅父子去了宝翰堂。入座时又是一番客套,载伯涵请徐建寅上座,徐建寅推辞,载伯涵再请,徐建寅方才坐下,旋即又起身将上座让与载伯涵,随即主宾入座。 “听说徐先生在汉阳研制无烟火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