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海峡侨生欲报国 船向西行过运河 (第2/2页)
学欧美,懂技术通管理,此南洋华人优势二也。今本爵希望诸位踊跃回国投资实业,诸位可以出技术,出技术、管理人员,国内可提供场地,工人,及各种便利。如此凭借南洋众人的资金、技术与管理,加上国内丰富的物产和廉价的人力,必将驱逐洋货,使国货大行。如此一来诸位可以扩大产业,谋取利润,与国内亦可以惠及于民,以先富带后富,回馈家乡,此乃双赢。实业兴盛,国家必当富强,诸位于海外有强大祖国为后盾,洋人必不敢轻侮。” 载伯涵把后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那一套拿了来,历史证明了那一套是行之有效的。 “真是说得太好了!王爷此言善哉,双赢,如此形容再贴切不过了。”李清渊赞叹道,“看来还是弼士兄有远见,我等着实目光短浅了。” 底下众人也是议论纷纷,显然有人被载伯涵的话语打动了,尤其是最后一句,此时华人在海外受洋人欺辱屡见不鲜,尤以南洋为甚,盖因无一强大祖国。 张翼和荫昌面面相觑,两人实在是没有想到载伯涵竟会说出如此一般话来。 宋鸿翔起身行礼说道:“王爷,民等蒿目中国时局,不胜厪念,深望中国日进富强。深望王爷反节之后,辅助皇上维新,以中国古圣王之政治为基,而更善以泰西之良法善政,俾与天下诸强国并驾齐驱,是则生长海外众华民之所望也。民等亦愿随王爷为中国之富强赴汤蹈火。” ———————— 第二日轮船驶离了新加坡,载伯涵的心情比较激动。从昨天的会面来看,还是有不少南洋华人倾向于改革,而载伯涵也初步得与一部分代表建立了友好感情,这些人将会是今后载伯涵计划的助力。 到了十七日,轮船驶至槟榔屿附近,副领事谢荣光和前新加坡总领事张振勋前来会见。这张振勋就是著名的烟台张裕葡萄酒的创始人。因为海峡殖民地总督薛登南(英文名:SirFrankAthelstoneSwettenham瑞天咸爵士)就在槟城,载伯涵只得和张翼、荫昌、麦信坚一同乘小火轮前往岛上会晤。到码头时,数万华人前来围观,海峡殖民地总督竟派来了巡警在前开路弹压。 此后轮船一路向西,在途经锡兰岛时曾上岛游览并拜见德国领事,结果听到了德国腓特烈皇后去世的消息。腓特烈皇后即德皇威廉二世的母亲,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德国皇太后了。此后数日船上都降半旗,德国士兵也不再演奏音乐唱军歌了。看到这种情况,载伯涵随即让艺人们休息几天,以免引发和德国人之间的矛盾,对此艺人们纷纷表示理解。大部分艺人都经历过国丧(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有些年长的艺人甚至经历过不止一次国丧(1875年同治和其皇后阿鲁特氏去世、1861年咸丰去世),甚至有人还问用不用找点白布挂上。 载伯涵表示无需如此,洋人不兴这一套,洋人国丧也管不都他们头上,大家该吃吃,该喝喝,只要这几天别去触德国人霉头就行。 载伯涵感到好笑之余不禁感叹清代国丧劳民伤财,太过影响百姓生活。在皇帝大丧期间,近支宗室二十七个月内,远支宗室及在京王公大臣一年之内,不许嫁娶;二十七个月内不许作乐宴会。在京军民百姓,男去冠缨、女去首饰,素服二十七天,不准祭祀,一百日内不许嫁娶,不许作乐,一百日内不准剃头,四十九日不准屠宰。全城素缟,红色的地方一律用白布遮住,外省军民素服十三天等等。 上上次国丧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驾崩,国丧开始北京全城素缟,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1875年3月27日)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去世,两人前后相差两个半月,结果两人的国丧连在了一起,北京城的老百姓小半年连剃个头都不行,戏班的艺人们更是没了收入。 想到这载伯涵还觉得这种国丧是在是没有任何意义,不能为百姓谋福利,底层的百姓又管你是谁当皇帝呢? -------- 轮船继续向西,七月初六通过了苏伊士运河,进入了地中海。坐了一个月的船,载伯涵虽然没有晕船,但仍旧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在船上洗澡很不方便,按公历算现在是八月份啊,而且船一直在热带地区航行。在前世这天气谁不是一天一个澡啊,而且这年头又不能扒了光脊梁只穿一条大裤衩,可是把载伯涵憋坏了。还在用不了几天就可以上岸了。 不过危机正在逼近载伯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