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无忧新宫觐见德皇 威廉二世傲慢至极 (第2/2页)
队,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载伯涵,张翼站在载伯涵右边落后一步。再向后就是荫昌、梁诚,麦信坚站在两人身后,刘祖桂和王瓘站在麦信坚身后,最后面跟着使馆参赞金楷理和赓音泰。 随即载伯涵身体肃立,双手抱于胸前,向前俯身约60度,双手举至齐眉,率领着整个使团向威廉二世行三揖礼,而最后面的金楷理和赓音泰两人则行三鞠躬礼。 载伯涵行礼起身时可以看到威廉二世坐在御座上没有任何反应,只是目光锐利地看着载伯涵一行人。 待行完礼,载伯涵接过国书,手持国书缓步走向威廉二世,走到离威廉二世面前约一米处便停下了脚步。 离近了载伯涵以清楚得看到,尽管贵为皇帝,但已经四十二岁的威廉二世的眼角还是开始出现鱼尾纹了。威廉二世嘴上留着夸张的向上翘起的胡子,尽管因为坐着的缘故需要稍微仰视载伯涵,但还是一脸的傲然。 载伯涵向威廉二世微微鞠躬,上手捧着国书递上,威廉二世没有起身,而是向前微倾上身,用右手接过了国书,随即向右边一递,典礼官接过国书退到一边。 载伯涵向后退回原位,然后接过演讲稿开始抑扬顿挫地宣读颂词: “我圣主中国大皇帝特派本爵奉使贵国,亲赉国书,躬自呈递……” 颂词的大体意思就是光绪皇帝对去年的克林德事件感到十分惋惜,专门派载伯涵前来德国道歉,希望两国能够重修于好。 荫昌向前一步站在了载伯涵左侧,作为翻译将载伯涵宣读的颂词翻译成了德语。德皇坐在御座上纹丝不动地听着颂词。 “……两国人民情通意洽,益相亲睦,共享升平之乐,此本爵诚意切祝者也。” 载伯涵宣读完了颂词,威廉二世换了换姿势,坐在椅子上神情傲慢得以高傲的语气发表答词,荫昌依旧作为翻译将德皇的答词翻译成汉语。 无需荫昌翻译,本身就会德语的载伯涵可以直接听懂威廉二世的答词,载伯涵面无表情地听着,觉得德皇的语气有些过于严厉。 “……现虽遣使致歉,彼等亦难辞咎。惟望诸臣日后办事建守公法。勿违各国文教通行之俗。尤愿中国大皇帝日后办理国政,严饬臣下,谨守此法……” 听到这里,载伯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但随即有舒展开来,在这里容不得半点失礼,哪怕德皇再无礼。 威廉二世的语气太严厉了,而措辞,根本就是在教训中国皇帝和官员做的不对,以后该怎么怎么做,就好像中国是德国的下属一样。这哪是平等国家之见的外交致辞啊,反倒像是太上皇在发布训令一样。载伯涵心中愤愤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得哀叹弱国无外交。 虽然威廉二世傲慢无礼,但终归是走完了觐见流程,载伯涵压住心中不满的同时也不由得舒了一口气,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至于剩下的一半载伯涵有信心把威廉二世搞定。 威廉二世说完全答词后,随后载伯涵一行人还是由副宫廷典仪官波多·冯·德姆·克内塞贝克带领着走出新宫。 刚出新宫,德皇就传来了谕令,派遣一队禁卫军骑兵护送载伯涵一行人回橘园宫。很快,一队骑兵列队驱马健步而来,为首的是一名骑兵上尉,大约有一百五十人。所有的人均身穿黄白色军服,配有黑色红缘胸甲,头戴金属尖顶盔,头盔正面的帽徽是一只平展双翼胸口有一枚“禁卫之星”的鹰徽,左侧是德国三色徽章,右侧是普鲁士徽章。 领队的骑兵在载伯涵面前停了下了,骑在马上向载伯涵敬了一礼,说道:“尊敬亲王殿下你好,我是普鲁士禁卫亲军卫队骑兵团C连骑兵队长巴泽尔·冯·阿腾堡,奉皇帝陛下命令前来护送诸位。” 载伯涵朝巴泽尔·冯·阿腾堡点点头,夸赞道:“很高兴见到你,不愧是德皇陛下的禁卫亲军,训练有素,精锐之师啊。”。 巴泽尔·冯·阿腾堡一脸惊奇得说道:“感谢殿下的赞扬,您的德语说得真好。” 随即载伯涵一行人就登上马车,巴泽尔·冯·阿腾堡率领十多骑在前面开道,每辆马车左右各有一名骑兵,剩余的骑兵则跟在队伍最后面,一行人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朝橘园宫而去。 (有关国书、颂词、答词的原文请见相关,都是些文言文,为了不影响大家阅读就不放在文中了,感谢风云淡起指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