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0章 想不想办个学校 (第2/2页)
,不将他当成儒门子弟,对他的学生排斥的很厉害。 尤其是对于他法治的思想,儒家更不喜欢。 毕竟亲亲相隐,你好,我好,大家好。我犯了罪也不会被砍杀全家,皇帝要仁慈,这多好? 为什么要用荀子的思想,一弄就杀全家? 所以荀子的思想败落了,反而是孟子的思想被大家推崇。 我们都是好人,我们天生善良,我们都是君子,读书什么的事,怎么能叫偷呢? 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之下,儒家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天下文人才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向上绑架帝王,用他们的思想,让帝王觉得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你才是一个好皇帝;向下洗脑全民,让天下的百姓觉得他们说的才是对的。 他们自己坐在上中下三层,不断的为自己收割好处。 所以到最后会出现东林党,满嘴仁义道德,背后男盗女娼,他们不纳税,他们侵吞国家的山河之利润,他们甚至走私。 向海外、向草原,只要给钱,他们什么都卖,与他们嘴上喊的廉耻一点关系都没有。 通过剥削老百姓、侵吞田地、不交赋税,他们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然后形成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为本身就是不讲法律形成的资本,在壮大之后更加的无视法律。他们看不到大明朝,他们也看不到这个国家,更看不到底下生活困顿的百姓。 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困顿的百姓只是他们盘剥的对象。 在手中握有了兵马和权力之后,朱厚照就要对思想界动手了。 如果大明朝还按照现在的这个思想运转下去,即便自己搞出来的这些东西,在自己死了之后迟早也会衰败下去,因为人们的思想就不对。 思想的问题不解决,那么制度就永远跟不上,自己定下的制度最终也会被废止。 到了那个时候,一切还会走回到原来的路上去,所以一定要动思想。 朱厚照把王守仁找来,问的就是这个目的。 如果他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那么自己也不会去说什么。 以后就把他当成自己手下的一个能臣,在军方给他安排一个位置,不让他成为思想界的领袖。如此一来也就比较合适了,也算是全了君臣之义。 如果他的想法和自己的一样,那么自己放开手让他去做。 现在他吹捧的是荀子,正好和自己想的一样,同时也可以把很多自己的想法塞进去。 后世的思想很多在荀子的思想之中都能够找到脉络和痕迹。只要能够把这件事情推动起来,那么事情就好办很多了。 至于王守仁,现在的他声望很高,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如果真的把他推到这件事情前面去,那估计就会名声大跌,说不定会骂声一片。 从朝堂到乡下,所有人都会骂他。 名声臭了,想要扭转可不容易啊,可能要等到后世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自污,想要对比的话,那就是和王莽了。 王守仁估计就没王莽那么好的名声了,说不定天下所有人都想他死,甚至比张居正都要厉害。 因为王守仁动的不但是实际的权力,还要动他们的根。 张居正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是因为它没有触及到灵魂深处,只是浮于表面,无论是清查田地,还是一条鞭法。 清查田地只是让那些隐匿土地的人把土地拿出来。 至于一条鞭法,反而会让地主老财们得利,让他们更好的压榨百姓。 所以张居正遭遇的反对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 自己已经用恩养钱实现了官绅一体纳税,这已经让民间积怨很深了。 如果不是自己在江南动了大军,杀了一大批人,估计现在早就闹腾起来了。 即便如此,现在对自己的非议也不少,只不过是没有人敢真的明目张胆的说出来罢了。 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这些非议已经不重要了。 自己现在手里面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军队有军队。谁不服气直接弄死谁,自己已经有了学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实力。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厚照对自己的看法就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伤害底层百姓的利益,让他们能够活得下去,自己就可以着手收拾他们。 为什么朱元璋杀了那么多文官,却没有闹起民变?有人造反,却并不是因为杀文官?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并不是因为朱元璋的手里面有多少军队、他的军队有多能打,而是因为底层百姓不支持,没有底层百姓支持的造反,连民乱都算不上。 王守仁有些忐忑的看着朱厚照,他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么想的。 如果太子殿下和自己想的不一样,或者觉得自己所说的不合适的话,那估计自己就要完蛋了。 不过王守仁觉得自己说的应该符合太子殿下的想法。与太子殿下相处这么久了,他也知道太子殿下博览群书,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太子殿下似乎看不上孔孟之说,对荀子的说法似乎要更赞成一些。 他现在就静静的坐在那里,等着给他一个答复。 看了一眼王守仁,朱厚照站起身子向外面走了出去。 王守仁不敢怠慢,连忙就跟了上去。 两个人来到了宫外的栏杆处。 朱厚照手扶着栏杆,眺望着远处,然后缓缓的开口说道:“有没有兴趣办个书院?” 说着,朱厚照微笑的看着王守仁,脸上全都是期待的神色。 “办书院?”王守仁先是一愣,随后他就明白了太子殿下的意思。 办一个书院教的自然不可能是寻常的,如果是寻常的话,太子殿下就没必要和自己商量。难道是要教荀子? 王守仁顿时就有些激动。 “可以吗?”王守仁有些迟疑的问道。 朱厚照笑着说道:“为什么不可以?” “我们有钱,想盖一个书院还不是容易的事情?至于学生,本宫想也不会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