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魂_第七十二章 灾情如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二章 灾情如火 (第1/2页)

    风雨声、车轮声、抱怨声,声声入耳。

    家境富裕又喜好结交,组建粮队并没有遭受太大困难,半月时间筹备,李岩一行人护送所购买、筹集的一千石粮食赶赴向兖州区域。

    山东境内的雨势没有河间府区域的猛烈,但抽丝般的细雨所带来的寒意丝毫不减,持续数的雨势也终于将灾害产生的影响和诸多李岩不曾预料的矛盾放大了起来。

    确切一点,李岩低估了人心。

    一千石的粮食不少,一半是李岩购买,一半是李岩光交结友期间所相识志同道合者捐赠,粮队出发之时人员个个兴致勃勃,但当得知粮队出发向兖州而非京城时少许的争论声便开始出现。

    初始这种争议并没有扩散,雨的天气发了一切。

    有人抱怨如若上京,粮船沿运河前行便少了跋涉之苦,有人大声咒骂着天气,粮队呈现的不和谐之外,因灾害产生的萧条、破败带着强烈的冲击力也进入到李岩视线当中。

    进入曹县地界,沿路荒芜断壁残垣的村落多了起来,顺着官道的延伸,衣衫褴褛瘦弱不堪拖儿带女的流民也开始增加。

    经过一处名为河曲的村舍时李岩嘴角抽搐着。

    数年前李岩路过河曲时村落人丁兴旺,鸡犬相闻,如今入目的则是倒塌的房舍中大量拥挤在一起瑟瑟发抖的灾民。

    小孩子的哭声,大人无力的安慰声交叠在一起。

    但凡粮车经过,灾民红着眼睛死死盯着车辆,那种眼神,一度让李岩震撼也头皮发麻。

    就在河曲,一个从来没有思索过的问题出现在李岩意识中,灾持续,灾民不断增加,赈灾如若解决不善,是要出问题的,关键是朝廷能妥善的解决灾民么?

    那一刻,李岩感觉天地如炉。

    河间县;

    天地一片蓑雨,县城大宅后院阁楼中文无忌、宋秦歌及其随后赶到的琮记商业负责人陆文定聚集在一起。

    早年掌管陆庄财务、镖行业务的陆文定自负责琮记以来历经一年磨砺,已经彻底成为宋秦歌的左膀右臂。

    年近五旬,相貌清瘦,颇有仙风道骨的韵态,琮记商业在宋秦歌秦园的推动下一年之时连接南北商路,以河道及其随后发展起来的沿海海路为网络,琮记站点遍布福州、首里、田州、泉州等区域,北方更是建立以黄河河道和驿站官道为主,顺天府、风陵渡承接直通四门寨的商路。

    琮记商业的扩充中不乏伴随了业务向造船领域的发展及其运河沿线漕帮整顿等大手笔,单纯以规模和经营能力比较,在宋秦歌运筹,陆文定亲亲为下的琮记实力已非诸如翼州范家等世代经营的门阀所能比较。

    宅院首先完善的是预警系统,京城期间宋秦歌察觉了锦衣卫对秦园的关注,虽然确定锦衣卫目标为朱由检而非针对秦园,但赈灾又势必让秦园和朱由检

    走在一起,而且赈灾触及的是大明体制下的官僚集团利益,赈灾深入,方方面面利益背后的角逐会牵一发而动全,文无忌、宋秦歌都要预防。

    宅院四周街巷都部署了琮记人员,从码头到集市人口聚集区域无一例外,宅园内部的预警防卫则由四门寨最早训练后安排到秦园以丫鬟杂役为份的12人负责。

    外围则是活动在暗处的二十四名霸刀营兵士。

    这种安排并非是无的放矢,除了对锦衣卫、东厂的提防,文无忌还考虑了期间内始终没有动作如若消失的大乘教。

    当然更有涉秘保护的原因。

    房间内有琮记在商市开发中勘探绘制的地图及标准有赈灾时文无忌需要下手的所有地主大户在内县地方位。

    房间文案中还有半年时间内琮记未雨绸缪开始收购囤储的粮食记录、赈灾发起时秦园动员官宦子弟、文人才士捐献的粮食、财务账目。

    阁楼其实就是一个信息数据库。

    半年时间的筹备,相对详尽的资料已经自陆文定手中汇总到这间外观平常,里面却有两位已经影响到大明王朝诸多走向之人的房间中。

    看着陆文定提供的一组数据,文无忌、宋秦歌面色凝重了起来。

    数据涉及了陆文定利用琮记、秦园力量搜集和信王府提供信息汇总后得到的受灾人口数量、波及区域。

    赈灾所涉及的豫州、山东、翼州合计人口近四千万,赈灾主要集中在豫州、山东、翼州中南部黄河南北区域。

    人口数量因为是信王府所提供朝廷机构统计数据,信息相对准确,按照各站点琮记从受灾区域入秋以来所能收集到的信息、灾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