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 与马的那一眼对视及追思晚宴 (第2/2页)
常。 很快到了第七天,到下午的时分林东阁已经整理完所有的饮品源程序,收拾着准备离开了。 普林这一天却专程跑过来送林东阁。 “往后还能邀请林东先生到梦境系统内做客么?”他很有些依依不舍的样子。 “太突兀了些,能领略这七天美景已经知足,倒是不期望更多了。”林东阁客气的婉拒了。 “那倒遗憾了,不过还好过一阵我大概要转去机体区的市务处做事,与林东先生倒不缺见面的机会。”普林有些不开心,但想了想之后自己款问自己说道。 “在我离开稻香城之前,有得是见面的机会。但普林先生可别动不动就跑去我们C区的店,我怕吓坏我那些临时同伴。”林东阁开着玩笑提醒普林。 一名人类频繁朝C区的店跑显然非常不正常,更何况是在专程举办这样一次的打脸宴会之后。 以普林的性格,如果林东阁不提醒,他倒真有可能不管不顾的专程经常跑过去找林东阁聊天。 “这样吗?我以为市务处是经常需要跑各种店铺的呢?”普林失望的道。 “哈哈哈哈哈那我就不知道了,您得多咨询下瑟维大人。”林东阁为他的想当然笑出了声儿,但随即认真的跟普林说道: “过去要多听听瑟维大人的意见哟,这跟去陌生的地方要依靠向导指引是一样的。” “喔!”普林有些不情愿的应道,脑袋里浮现出那个总是一脸嫌弃看着他的长姐的亲密朋友。 如果把她的说教理解成向导的指路的话,似乎也并不是太难接受的样子。 拒绝了普林邀请他多待几天至少参加完宴会的请求,在普林的不情不愿不依不舍中,林东阁脱离了稻香城的梦境系统。 他在老管家福克兰的陪同下从索林顿庄园侧厅的登录处回到了上城区的探索者机体中。 如果以保密考虑的话,显然他自己出去更好,只是没有像福克兰这样经授权过的虚无的陪同,他这样的虚无在上城区被发现存在就已经是重罪。 但还好,他们可以选取遮盖面容,而上城区查验身份的各类系统记录非特殊状况是不可随意查阅的,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保险。 毕竟没人会为普林挽回颜面与声誉的宴会这种小事去动用查取索林顿庄园授权的在上城区虚无活动记录这样的高级权限。 而万一林东阁的身份暴露,循着他的密钥登记又肯定能查到索林顿庄园,必然会参考索米尔与普林对他身份的认识。 这就很完美了,符合林东阁这一番作为中潜藏的要求。 宴会如期在索林顿庄园举行,按照计划,并不是作为普林邀请同事的宴会,而是作为索米尔与普林两姐弟追思父亲的宴会而举行。 按照商议丰满的细节,他们邀请了他们父亲的一些老朋友,也邀请了索米尔的朋友与普林的同事(普林没有朋友)。 他们公开了很多他们的父亲不被朋友知晓的生活中的小习惯小细节与小故事,而饮品源程序收藏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不算抬起眼的部分存在。 普林感谢了他的同事用冲突的方式让他重新如此深刻的追忆起父亲,说正是因为这一点出动他与jiejie想起了办一场这样的宴会。 他没有刻意去感谢对方写出的酒水名录中,恰好有5种他父亲收藏的饮品源程序这样的事情,这是在后来商议中修改的。 这让有打脸意味的宴会变得更温情,让那种感谢中讽刺的意味藏得更深。 普林很满意于这种我嘲讽了你,你居然还真的以为我在感谢你的状况。这样他觉得自己好像传说中优雅而睿智的社交高手。 其实有些记仇的普林当然不会放弃进一步打击对方让他难堪的机会。 宴后的沙龙酒聚中,他私底下再次找上那位同事致谢,说因为想起了父亲而让自己懂得了很多以前不懂得的道理。 闲谈中他聊起父亲的对于饮品源程序的渊博,装作不经意的提起二十四桥明月夜和裹脚布的知识点,然后心中窃笑着欣赏对方维持着风度隐藏的尴尬。 而索米尔与普林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场宴会中普林的表现,却为他在他父亲的老朋友们中间赢得了“普林终于长大了”的众口夸赞。 而在索米尔与普林各自认识的人当中,普林在很多人心中惹人厌、气氛破坏者等等的坏印象也因这一次而大为改观。 因为回忆起父亲生前的种种,所以获得了性情的成长,普林的改变以被众人这样的脑补中顺理成章的被接受。 普林其实并没有变,他只是按照商议好的剧本在表演而已,但这种其实本来就相对本色的表演所获得的他渴望却不可得的认同与赞誉,其实也令到他反思。 在这种对比与反思里,人总是不知不觉获得了成长,普林原本的性格真的有朝他所扮演的形象靠近。 我们经常说摘下面具做真的自己,却没有人想过面具所代表的虚伪客套,其实也是真实的你的一部分,甚至是属于教养的好的那一部分。 毫不伪饰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态度,你觉得活得真实,但想想被这种真实态度所冒犯刺激与伤害的他人,它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自私与教养的缺失。 索米尔与普林显然都感受到了普林的变化,他们毫不犹豫的将之归功于林东阁。 所以两姐弟更坚定了普林前往瑟维那边机体区市务处工作的想法。 让普林在林东阁扮演的大人物离开稻香城之前,尽可能的多与他接触,会受到正面的影响,这是两姐弟的共识。 不过讲真,林东阁并不是教育专家。 他只是为了说服熊孩子刻意的装X伪深邃睿智罢了,这其后普林性格变化的化学反应,根本不在他的预料。 但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种观念,之所以一眼就能看出是蒲松林这样的志异作者,而非儒学等学问大家处,恰巧是太过忽略人们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过于唯心而不可行。 从相反的观念来说,林东阁担得起这两姐弟的感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