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圣人是个传说 (第2/2页)
高兴,“都三年了,我还是打不出一叠拳,张骑虎去年就打出一叠了。” 背刀的家伙神情古怪,笑容尴尬,要说笨,无论小师弟还是张骑虎,相对于他来说,应该都是顶聪明的。 小桃树不知道的是,当年,春秋道人背着那个憨乎乎的小胖子上山的时候,那个小胖子还不会说话。 只知道满山追兔子,喜欢烤rou,自己个捡柴生火,挑水做饭。 八岁的时候开始练拳,十八岁的时候,才堪堪打出一叠。 那个小胖子,春秋道人给取了个名字,福童。 后来,小胖子长大了,不再是个胖子,成了位魁梧的汉子,背着一把断刀。 背刀的家伙听师父说,有生而知之者,生而能言,下地即走,天赋异禀。 这个八岁才开口说话,开始练拳的家伙,便一直念念不忘,想要看一看生下来就会说话的娃娃。 三年前,师父抱回来一个赤裸裸的小娃娃,白白胖胖。稀罕的是,那个小娃娃浑身上下,滋溜溜,冒火苗子。 这一点,背刀的家伙记得清清楚楚。 就是在小敕令的山头上,桃祖本体桃树下,那个小娃娃忽然开口说话。 声音清脆,就俩字。 “桃树” 小师弟自己给自己取了名字。 这还不算啥,重要的是,桃祖竟然现身了,从桃树走了出来,神采奕奕,流光溢彩。 那一刻,背刀的家伙第一次见到桃祖,只是看不真切。 桃祖接过小娃娃,抱在怀里,小心翼翼。 然后,小娃娃的身上如流水漫过,火苗子都熄了。 小娃娃就笑了,清脆悦耳。 那以后,小娃娃就住在了山头上,山头上有座茅屋,茅屋里有玉床。 玉床是绿玉寒髓,很冷很冷,滴出一滴就能冰封万里的那种。 听师父说,小师弟的先天精气太盛,有点泛滥的意思。 所以要睡冰床,止住那股子泛滥的势头。 这且不说,背刀的家伙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师父与光着屁股的小师弟,在山头上,开始练拳。 而且,是九叠嶂。 师父不是说,修炼九叠嶂,必须要称骨称气吗?看一看几斤几两,是否足斤足两,不然骨断筋折都是轻的。 故而,背刀的家伙八岁的时候,师父勉勉强强同意练拳的情况下,背刀的家伙还是断了一根肋骨。 师父说,这是根骨短了那么半两。 就是张骑虎那个根骨极好,很聪明而且很嚣张的家伙,也只能三岁练拳。 据背刀的家伙所知,敕令山历史上还没有生下来就能修炼九叠嶂的人物。 不算小师弟,开始修炼九叠嶂,年龄最小的家伙,应该就是张骑虎那个小王八蛋了。 张骑虎偷了背刀的家伙一坛酒,一坛好酒。 关于小师弟笨不笨的问题,背刀的家伙心知肚明,当然不笨,而且很聪明。 但是,师父说过,越是聪明的人越是要磨练心性。 眼界要开阔,心胸要开阔,最重要的是,要谦虚,不骄傲。 背刀的家伙担心小师弟骄傲,而且小师弟有骄傲的资格。 所以背刀的家伙总是告诉小桃树,小桃树出拳太慢,拳头虚浮。 其实小桃树已经出拳极快,拳头凝实。 就像这一次,远远要比背刀的家伙,当年的出拳,好得多,厉害得多。 背刀的家伙眉头微皱,沉思片刻,是不是应该夸一夸小师弟。 于是,背刀的家伙笑容灿烂,转向小桃树,笑道:“小师弟一点也不笨,张骑虎算啥。他都九岁了,小师弟才三岁啊!” “再说了,桃祖可是亲自教小师弟读书唉,就凭这,谁都比不了!” 背刀的家伙斜着身子,倾向小桃树,脑袋下垂,贴着小桃树的耳朵,神秘兮兮,小声道:“小师弟,你知道咱俩身后这棵桃树,整座敕令山,从以前到现在,能在里面读书的有几个人?” “三个!” 背刀的家伙,伸出三根手指。 小师弟的名字就讨人喜欢,尤其是桃祖。 小桃树仰起脑袋,头顶上桃枝摇曳,雷霆起伏。 有一株桃树,金雷灿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